吴尊友:为什么我国不会再发生类似武汉的严重疫情?( 二 )





1月11日 , 我国开始每天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进展 。



1月12日 , 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上传了病毒基因序列 , 这对全球是巨大的贡献 , 各国都能据此研制诊断试剂 。



1月20日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 , 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 ,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1月23日 , 武汉封城 , 24-27日 , 湖北省内15个城市相继封城 。



回顾这段早期事件的时间线 , 从确定不明原因肺炎到封城 , 前后总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特别是最早期 , 从疫情的确定到病原体的分离 , 前后只花了7天时间 , 而从发现病原体到诊断试剂研发并送到疫情现场 , 则只用了2天时间 。 可以说 , 这样的速度 ,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认识一种新发传染病的世界纪录 。 很大程度上 , 这要归功于过去十多年我国对卫生系统和科学技术的支持 。



归纳起来 , 早期关于疫情的科学研究中 , 我们主要有四项重要的科学发现:
一是分离病毒确定病原体 , 二是破译病毒基因序列、研发诊断试剂 , 三是确定潜伏期 , 四是确定传播途径 。

这四项重要科学发现 , 不仅为中国控制疫情、制定防控策略奠定了科学基础 , 也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支撑 , 可以说 , 这是中国对全人类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科学贡献 。



吴尊友:为什么我国不会再发生类似武汉的严重疫情?
文章图片


早期疫情防控面临两大瓶颈


早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 我国主要面临两大瓶颈:第一 , 短时间内涌现大量病人 , 而医院床位准备不足 , 病人无法及时入院 , 导致大量病人积压在医院门诊或者滞留家中 , 造成病毒继续在医疗场所的就诊病人和家庭成员之间蔓延扩散 。 第二 , 当时的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不足 , 曾经有一段时间 , 武汉大量病人不能得到及时诊断 , 后来有医生提出以临床诊断为依据 , 随后出现2月12日一天就有1.2万临床诊断病例上报 。



对于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以及诊断病例 , 我们采取了分类管理的策略并不断改进 。



其中 , 密切接触者最早实行居家隔离或宾馆隔离 , 后来发现居家隔离不能完全实现阻断传播的目的 , 因为部分密切接触者已经感染病毒 , 而绝大多数的家庭居住条件很难保证阻断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 。



而疑似病例当中有人感染 , 有人并没有感染 , 最早把多个疑似病例放在一个病房 , 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交叉传播 。



发现这些问题之后 , 我们立即改变了策略 , 对于密切接触者 , 一律改为宾馆集中隔离 , 对于疑似病例 , 明确规定一人一个病房 。



对于轻型、普通型确诊病例 , 通过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 重型、危重型病例送到定点医院治疗 。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 , 方舱医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 主要体现为五大功能:



一是隔离 ,
方舱医院隔离的作用比治疗的作用要大得多 , 由于大部分病人都属于轻型、普通型 , 不需要复杂的治疗 , 更重要的是把他们与家庭、社会隔离开来 , 减少病毒继续传播扩散 。



二是分类与分流 。



三是基本的医疗服务 。



四是日常症状监测与转诊服务 , 当轻型、普通型病例症状加重 , 就需要转到定点医院治疗 。



五是基本的生活安排和社会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