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强争霸,3000颗商业卫星上天,揭秘卫星互联网真相【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八 )


中美两强争霸,3000颗商业卫星上天,揭秘卫星互联网真相【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文章图片
▲卫星及其应用产业链结构

自 2015 年起 , 随着民营资本的进驻 , 大批民营初创航天企业成立 。 据未来宇航研究院的数据统计 , 截止到 2018 年底 , 国内已注册的商业航天领域公司已超过 140 家 。 其中 , 卫星制造企业 36 家 , 卫星发射企业 22 家 , 卫星运营企业 39 家 , 卫星应用企业 44 家 。
从卫星的设计研制 , 到火箭的研制发射 , 再到卫星在轨运营与商业化应用 , 商业航天产业链上核心环节 , 国内都有相关企业的主营业务在萌芽和生长 。 这意味着国内逐渐构建起商业航天的全产业链 , 正在形成一套自循环的生态系统 。
中美两强争霸,3000颗商业卫星上天,揭秘卫星互联网真相【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文章图片
▲商业航天各产业链环节公司分布情况

中美两强争霸,3000颗商业卫星上天,揭秘卫星互联网真相【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文章图片
▲商业航天各产业链环节公司分布比例

1、卫星制造 。 卫星制造环节主要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载荷 。 卫星平台包含结构系统、供电系统、推进系统、遥感测控系统、姿轨控制系统、热控系统以及数据管理系统等;卫星载荷环节包括天线分系统、转发器分系统以及其它金属/非金属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 。
中美两强争霸,3000颗商业卫星上天,揭秘卫星互联网真相【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文章图片
▲卫星制造产业全景图

目前国内卫星制造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大容量、通用型大卫星和高可靠、低成本小卫星 。 大卫星研制周期长 , 成本高 , 批量生产难度大 , 基本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垄断 。 而随着低成本、可批量化生产的微小卫星星座逐步兴起 , 涌现出了更多的市场参与者 。
据未来宇航研究院统计 , 目前国内卫星制造相关企业达到 36 家 , 其中卫星总体制造 18 家 , 卫星配套制造 16 家 , 但专业卫星载荷制造企业仅两家 。 从行业结构来看 , 上游分系统或载荷制造企业更为稀缺 。
2、卫星发射 。 卫星发射环节包括火箭制造以及发射服务 。
中美两强争霸,3000颗商业卫星上天,揭秘卫星互联网真相【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文章图片
▲卫星发射产业全景图

自 1970 年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开始 ,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和八院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载火箭生产商 。 航天科技一院的主要型号包括长征 2F、长征三号系列、长征五号、 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 , 其中长征五号是目前我国研制的直径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
而有航天科技八院抓总设计的型号包括长征二号定、长征四号系列和长征六号 。 2016 年 10 月 , 依托于航天科技集团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卫星发射产业的商业化 。
而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 2016 年 2 月注册成立 , 核心产品为快舟系列运载火箭 , 主要包括快舟一号、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等 。 其中快舟一号甲于 2017 年 1 月 9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飞 , 成功实施“一箭三星”发射 , 实现了我国首次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