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论语·卫灵公》收录了孔子的话:“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被后人转述为“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这句话很受欢迎,人们理解它的大意是:
君子在一起谈论书籍、电影、国家大事,却从来不凑在一起,形成利益小集团,给领导出麻烦、给上级出难题。小人没看过什么书,对电影理解也不深,对国家大事更是狗屁不通,他们在一起无话可聊,却往往形成利益集团,起坏作用!所以君子有共同语言,喜欢在一起,虽然群,却不党。
我们今天还有人觉得这句话很牛,用这句话教育人们要“群而不党”才是个君子。
但是,古人早就产生怀疑了!不党怎么能行?
以松散的道德楷模为个体怎么对抗结党的一方?既然抱团的力量大,得多深的道德才能让人们一个一个地去送死而不抱团呢?无论是汉朝的党锢之祸,还是唐朝的牛李党争,都少见“群而不党”的人。
到了北宋,哲学家欧阳修终于发现其中的端倪,以道德的视角写了一篇《朋党论》,认为君子和小人都有朋友圈,做君主的要分清什么才是好人党,什么才是坏人党。纣王的时候,亿万个人有亿万个心思,这可以算是“不党”了,然而纣灭亡了,周朝的时候臣子有三千人,三千人都一条心,可算是有“党”了,周却很兴盛。
欧阳修说得很有道理,分清好人党和坏人党就好了。但实施起来还是有几分困难了,坏人不会写在脸上,坏人党也不会说自己是坏人党。欧阳修自己后来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上,后来王安石被定性为奸臣,从这个角度来看,欧阳修可算是慧眼识党。可他并不知道,八百多年后,一个领导工友闹革命的俄国人给王安石翻了案,王安石成了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如果欧阳修碰见了列宁,他们自会有一番辩论,我们也就知道,所谓好人、坏人是多么主观的事了。
欧阳修没想那么多,但我们知道,当时肯定有人想到这了。因为朱熹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论语集注》中,他说:“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
朱熹是坚定的儒学维护者,他认为既然是孔子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所以欧阳修说的君子和小人都结党,显然是不对的,君子是不结党的,只是欧阳修道行不够,没看出来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小人和君子有什么区别?主要是看为公还是为私!
如果朱熹活到了1847年,他会看到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由恩格斯和威廉·沃尔弗参加拟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写着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朱熹一定认为他们是君子,因为他们是为公的!
如果朱熹努努力,活到了1986年,他会知道孟菲斯环卫工人罢工,他一定会认为这群环卫工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罢工,属于“小人党而不群。”马丁路德金一定不会同意朱熹的观点,因为他本准备邀请朋友来罢工集会上唱一首黑人的圣歌,结果却遇刺身亡了。
朱熹不可能活到1847年或1986年,我们对他的看法只是一种猜测,环卫工人也一定不满意被说成小人,他们会说:“给我们涨工资,获得足够的尊重,整个社会会变好,怎么会是私心呢?”,或者干脆他们会说:“我们就是为了多要些工资,这有错吗?我们要养家呀!”
我们发现,在结党问题上,在“公”和“私”之间已经没有界线了,朱熹也没办法做更细致地指导了,他只能说:“毫厘之差尔。”他之后,又有王阳明出来解释这个问题,说判别这个又有什么难的呢?无非就是用心去衡量罢了。
后世,更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家陷入到这样的思考中。他们先是确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孔子不会错。
可是在孔子说这话的时候,社会问题没那么多,人们的思辨程度也没那么高,孔子只是凭感觉说了句大体符合常识的话而已。
人结成群体对抗外界环境是最基础的生物性,春秋时期的哲学问题在今天看来是生物学问题——可笑的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犯着和古代学问家一样的错误——认为孔子是绝对正确的!
■网友的回复
直接点的说
群可能为兴趣相关
党为利益相关
■网友的回复
群可翻译成interest group,即利益群体。党可翻译成political party, 即政党。
好比说利益群体和政党都想实施某种政策,比如一周四天工作制。政党以夺取权利为目标,我上台了就实行四天工作制,所以你们要选我。利益群体则意欲对当权者施加影响,促使其实施这个政策,所以我们要选他。
简单说,政党意在争权,利益群体志在夺利。古代虽然没有选举,但夺利争权的人成群结伙那是一定会有的。
“君子矜而不争”,我坚持己见不等于跟你争权;“群而不党”,我和大家一起搞公车上书只是希望你实施我的主张。
为什么要“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因为“党争”这东西和温良恭俭让的“礼”格格不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看看如今美国两党党争所造就出来的成批的小人,竟然无耻到要中国为其抗疫失败背黑锅,根本没有什么人格的底线。不得不慨叹,孔子他老人家望穿人性的洞察力,历经两千余年,仍然高山仰止。
■网友的回复
群:合群、团结。
党:党派、拉帮结派。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以道义作为中心与原则,
小人以私利作为中心与原则。
君子擅于团结不同异见的人,前提是这些人也是君子;
小人喜欢拉帮结派、抱团取暖,谁威胁到我的利益我就孤立谁。
君子做加法,“英雄不问出身”,五湖四海之内凡是行侠仗义之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小人做减法,凡是有利于我的人都是朋友,反之则都是敌人,结果一个本来就不大的门派硬是分裂成了N个支派。
最后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君子的圈子越来越大,小人的圈子越来越小,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怎样理解「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网友的回复
不群,必和君子有关,否则起这样的名字就没有意义了。既然和君子有关,必是误以为孔子《论语》的“君子群而不党”,必然推导出“小人党而不群”,但是孔子没有说过后一句话,因为不合逻辑。“君子群而不党”的正确解释是,君子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是并不以此结党营私。“群”并非指所有的人群,否则君子就该和结党营私者也“群”了。“群”是小团体,“党”也是小团体,区别只在于是否结党营私,于是“小人党而不群”就讲不通了。君子是搞小团体但是不结党营私,怎么可以说搞小团体结党营私者没有小团体呢?正因为如此,“不群”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褒义词:1 超群出众,不平凡。2 孤傲而不合群。韩信可以说是超群出众不平凡的,但是韩信和君子与否完全无关。而后期孤傲不合群的屈原,因为违背了孔子对君子“群”的定义,自然也就和君子与否无关。君子是好人,好人未必都是君子,孔子心目中儒家标准的君子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好人,但是道家标准洁身自好的隐士也未必就不是好人。综上,金庸《笑傲江湖》岳不群的“不群”二字和君子无关,因为失去了反讽意义而只能成为一个失败的名字。——2019年4月13日上午最新思考成果
“君子群而不党”出自《论语》,“小人党而不群”在《论语》的语境中是成立的,但是“不群”本身却是一个褒义词,汉典释义:1 超群出众,不平凡。《汉书》:“夫唯大雅,卓尔不群。”2 孤傲而不合群。《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因此“小人党而不群”就有可能产生“小人结党营私却又超群出众、小人结党营私却又孤傲不合群”的岐义,有文化的人不说“小人党而不群”这种既无出处又有岐义的话。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传统解释,都说是君子不争。但是不争是道家的主张,所谓使民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儒家也是不争,那么和道家还有什么区别?因此儒家的君子必然是有所争,而有所不争。
汉典矜:端庄;庄重。君子矜而不争——《论语》。什么叫端庄、庄重?一个饿着肚子,穿得破破烂烂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端庄、庄重的。因此只有满足了个人的基本物质需求之后,才能在精神修养方面表现出端庄、庄重。
墨家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儒家是先利己再利他,类似于佛家的自觉觉他。因此孔子这句“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真实含义是:君子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矜),就具备了不为自己而争(不争),而为他人利益而争的条件。为他人而争,但是不为小团体的利益而争(不党),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争(群)。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儒家“入世、有为”的道德追求,仅仅辨析字面含义,却不去结合儒家的实际作为,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网友的回复
那你要先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君子能容纳与自己目标不一致的人,而小人同而不和指的是小人只能容纳与自己目标一致的人。
这就导致了君子的队伍里豺狼虎豹牛羊马狗都有,而小人的队伍里只有狼。
这也自然而然形成了群与党的区分。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是“君子”对“小人”的诋毁。
史记有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主见,而刘邦做的事正是把这些将领都统合起来,这样的方法自然只能采取君子和而不同,而韩信则要带兵,士兵想法不一致则不能执行命令,所以只能采取小人同而不和的做法。
也就是说,事实上只要放对了位置,小人的方法也能利国利民,放错了位置,君子的方法也要祸国殃民。
要是个个都和而不同,谁来办实事?个个都同而不和,谁过得不苦闷?
再用浅显的话来说吧,同而不和就好比是指着隔壁考满分的小孩跟自家小孩说:“你看看,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和而不同就好比是看着自家小孩哭诉自己只考了九十八而别人考了满分时对孩子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狂任他狂,明月照大江。”
以上是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正面例子
再来个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反面例子
蒋介石看着军统呈上的各类官员的贪腐情报,内心想到:“大家还是要和和气气的,不能为了个目标把自己人搞死。”
而同而不和党而不群的正面例子则是
要革命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要打倒汉奸。
所谓君子小人的划分,归根结底不过是封建主义为了彰显自身从而打出的幌子,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夹在中间,让他们语焉不详从来不说清楚的一种人,那就是大人。
譬如大人虎变,为何要虎变呢?因为再继续和下去再继续群下去,就会出问题了,所以要求同求党,要动用雷霆手段,这就是电雷噬嗑,先王以明刑赤法。
论语终究是周朝文化的一小部分,其主要成分在于礼节、政治而不在于刑、兵、外交、工农等文化上。而儒家形成于周朝末年,是一个王朝不能进行良好循环时的一个畸形产品。倘若只拿儒家的理论来比谁品德高好比女人比美只比谁的脚小一样可笑。
■网友的回复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党同而伐异
■网友的回复
看一下笑傲江湖,想想岳不群为什么叫岳不群,为什么是伪君子,外号为什么是君子jian,你就理解了~
■网友的回复
【怎样理解「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义党这个小圈子的区别。比如有人就提到在红楼梦中秦可卿出殡,四王八公未得到皇帝允许都前来,这算是结党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