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信佛的苏轼,病逝前说了最后一句话,代表着他对人生的终极领悟!
提起中国的文人 , 苏轼无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
他是一位通才、全才 , 诗词书画样样精 , 且都是开派的人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京(一说指蔡襄)并称四大书法家;他提倡文人写意画 , 善画枯木竹石 , 开创了湖州画派 。此外 , 他在学术、医学、水利、服饰、烹饪等方面的造诣也极高;他还拥有堪比宰相的理政之才 。
可以这样说 , 在中国的文坛 , 苏轼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 让人高山仰止 。我们好奇的是 , 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土壤 , 才能让他绽放出如此多的气象万千的惊人才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少时熟读经史 , 遍览群书 , 儒释道皆通 。他对外展现的是儒 , 且深得儒家“内圣外王”之精髓 , 其成就让人叹为观止;但他的儒学所植根的思想土壤却是佛和道 。正是这种思想 , 才让他的诸多作品 , 焕发了出尘脱俗、超凡入圣的神采 。
不过说来奇怪 , 苏轼最早接受的是庄子的道学思想 , 拥有的是一颗“庄子式”的处世道心 。但后来与苏轼结下难解之缘的却是佛 , 他与佛的渊缘明显更深 。
1094年 , 也就是宋哲宗绍圣元年 , 59岁的苏轼再次被贬 。他在贬往惠州的路上 , 拜谒了曹溪南华寺 , 这是六祖惠能光大禅宗的地方 。这首蕴含禅机的《南华寺》 , 便是那时写就——
云何见祖师 , 要识本来面 。
亭亭塔中人 , 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 , 万法了一电 。
饮水既自知 , 指月无复眩 。
我本修行人 , 三世积精炼 。
中间一念失 。受此百年谴 。
抠衣礼真相 , 感动泪雨霰 。
借师锡端泉 , 洗我绮语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诗中 , 苏轼坦言自己是个修佛之人 , 而且前三世都是佛门中人 , 只因一念之差 , 才落入凡尘 , 承受这一生的忧患 。
苏轼之所以说到前“三世” , 是因十年前苏轼被贬筠州时 , 曾发生过一个“三人同梦”的故事 。这三人 , 一个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 一个是云庵和尚 , 一个是圣寿寺的聪和尚 。他们三人在苏轼赴任前都做了同一个梦 , 就是去迎接一个叫五戒的和尚 。
不久后 , 他们果然接到苏轼说已到奉新的信 。三人就赶到城外的建山寺与苏轼会面 。当说到三人同梦之事时 , 苏轼若有所思 , 说他在八、九岁时也曾梦到自己的前世是一位生活在陕右的僧人;他母亲刚怀孕时 , 梦到一位一只眼睛失明的僧人来寄宿 。云庵听后惊道: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 , 也是一只眼睛失明 , 在大愚过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们一推算 , 发现五戒和尚的去世和苏轼出生的时间刚好相衔接 , 因而都认为五戒和尚就是苏轼的转世 。苏轼后来的信佛尊佛 , 喜欢穿僧衣 , 可能就是前世的因缘所致 。据史载 , 苏轼做官后 , 即使上朝 , 朝服下仍穿着僧衣 。
苏轼还有两个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的相交莫逆的和尚朋友 。一个是佛印 , 苏轼的《赤壁赋》 , 就是与佛印同游赤壁后所写;一个是参寥 ,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他曾专程去陪伴论道 , 苏轼曾专门为他写了一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
据说苏轼与佛印的因缘最深 。佛印的前世叫明悟 , 是五戒和尚的师兄 , 今生跟着苏轼转世 , 就是为了点化苏轼了悟佛缘 。但苏轼对名的执著太重 , 以致于佛印要经常利用各种时机进行点化 。有一次 , 苏轼静修后有所悟 , 便写了一首充满禅意的诗——
推荐阅读
- 诸子百家|孔子病逝,其弟子守墓三年便纷纷离去,为何子贡还要再守三年
- 和珅|和珅权势大到什么程度,嘉庆堂堂一国之君,却连皇后病逝都不敢哭
- 苏轼|原创 登山时遇上大暴雨,苏轼挥笔写下了首妙诗,一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 诗词歌赋|拼智慧玩幽默,苏轼打遍天下无敌手,却唯独不是佛印的对手
- |武侯诸葛亮病逝后,臣子上奏折骂诸葛亮,刘禅一怒之下将其诛杀
- 诗词歌赋|原创 41岁的苏轼写下一首哲理诗,告诉了世人许多的大道理,做人要清白
- 苏轼|苏轼的低头史:仿写好友诗词,但是够讲究
- 苏轼|苏轼喝醉在路边睡着,醒来写下一诗,让人感叹万千
- 诗词歌赋|苏轼有多牛?随手写下的菜谱,竟也成了千古名篇,如今人人拜读
- 诗词歌赋|“行走的成语制造机”苏轼:我的产量,超乎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