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Kuang|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SusanKuang|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本文插图

在上篇文章 《人生中有些问题 , 只能用无为去解决》 当中 , 我们简单了解了正念这个概念 。
正念 , 从本质上来说 , 就是一种觉知能力——能够不带评判地、如实地观察当下所发生的事情(see things as they are) 。 这种觉知的对象可以是外部正在发生的事情 , 也可以是自身内在体验 , 比如身体的感受、内在情绪、以及头脑中的想法和念头 。 正念练习要训练的就是这种不带评判的觉知能力和接纳能力 。
为什么这种觉知能力如此重要呢?要解释这一点 , 我们就得了解大脑的两种模式:行动模式("Doing" model)和存在模式("Being" model)。
大脑的行动模式
什么是行动模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解决问题时的默认模式 。这个模式的主要功能就是想办法实现大脑设定的某个特定目标 。 这个目标可能与外在世界有关 , 比如做一顿饭 , 写完一篇报告 , 做旅行计划等等 , 也可以与自我和内在世界有关 , 比如变得开心 , 不再焦虑、变得更加优秀等等 。
当大脑处于行动模式之中的时候 , 它会启用一个叫做“差异监控(discrepancy monitor)”机制来帮助自己达成想要的目标 。 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 它会以我们头脑中某个想要的、期望的、或者被要求达到的某个状态为参考 , 持续检测和评估我们当前的状况 。
一旦这个“监控器”被打开 , 它就会立马关注到此时现状和目标状态不一致的地方 , 而意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会激励我们不断想办法去减少这些差异 。 当大脑发现事情现在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时 , 它就会释放出压力激素 , 让我们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 于是 , 我们就会把精力集中于这个问题上 , 并调动所有内部资源 , 试图通过无休止的思考来解决它 。
差异监视器的工作原理:
1) 首先 , 我们创造一个想法:我们希望事情是怎样的 , 或者我们认为它们应该是怎样的 。
2) 接下来 , 我们将其与我们对目前的情况进行比较 。
3) 如果事情的现状和我们想要的有区别 , 那么我们会产生想法和行动来缩小差距 。
4) 我们监控进度 , 看看差距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 , 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动 。
5) 当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我们对事物的期望相一致时 , 我们就知道我们已经达到了目标 。
这种做事情的方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 事实上 , 恰恰相反: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在客观的外部世界中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一般策略 , 效果很好【SusanKuang|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 无论这些目标是像购买我们每周购物清单上的所有商品一样简单 , 还是像盖一栋大楼那样复杂 。
然而 , 这种模式并不是万能的 。 如果我们想要如果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通过行动来实现的 , 比如对自己的种种不满和负面感受 , 对某件已经发生的事情羞愧情绪 , 对未来的担忧等等 , 或者这个目标状态的实现需要时间去探索 , 比如掌握好某项技能 , 解答某个心中的疑惑 , 那么这个时候 , 过于执着想要解决“问题” , 就会导致严重的错误 。
举个例子 。 假如你担心自己某件事情会做不好 。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现实和理想状态不相符合的状态——你不喜欢这种担心 。 于是 , 你的大脑就会把这个害怕出现的状况当成是一种威胁 , 并启动“行动模式” , 开始解决“问题” 。
可问题是 , 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 因为它根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 而是源于我们的想象 。 但是大脑并不知道 , 它也不会就此罢休 , 只要行动模式被开启 , 它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思考之中 。
然而 , 即便你在头脑中琢磨一万遍 , 你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 这样的反复思考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 反而会不断强化我们的负面情绪 , 让你感觉更糟糕 。 要知道 , 担心所引发的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引发出更多消极想法 , 比如你会开始想象自己做不好之后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 , 而更多而消极想法又会带来更多、更强烈的消极情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