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江西这个家族,四代出了5个牛人,其中一个是“民国第一大师”( 四 )


我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他对古籍的熟稔程度,
连资深教授都颇为诧异,
经常有人向他求问一句话的出处,
他闭目说出在哪本书哪一页,
一查,准没错。
陈寅恪嗜书如命,用他自己的话说,
“因龆龄嗜书,无书不观,夜以继日”,
导致高度近视,视网膜脱落,
40多岁时,先是右眼失明。
1939年,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
据说这是300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陈寅恪接受应聘,想顺便到伦敦治眼睛。
谁知道人辗转到了香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陈寅恪一家被困香港。
 大师|江西这个家族,四代出了5个牛人,其中一个是“民国第一大师”
文章图片

陈寅恪全家福
这期间,日本人又拼命做陈寅恪的工作,
但就像他绝食而死的父亲一样,
陈寅恪的国恨家仇理念非常强烈,
哪怕一家人揭不开锅,整日惴惴不安,
他就是不肯屈从日本人的摆布。
好不容易逃回内地,抗战还未胜利,
陈寅恪却双目皆已失明。
若是常人,至此学术生涯基本已废,
但陈寅恪决非常人。
那些经典早已刻在他心里,
他凭借一双耳朵,通过口述,
完成了一部部后人难以超越的著作,
包括晚年最负盛名的《柳如是别传》。
1927年,
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自沉,
陈寅恪为他写下了传诵至今的纪念碑铭: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历千万祀而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八个字,
恰是陈寅恪的心声,与毕生追求。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
他都恪守一个国家的史学传统,
只要文化不曾断绝,
这个国家就还在。
陈寅恪的晚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度过,
当时主政广东的陶铸,
给予了他最好的照顾。
谁知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时任中大党委副书记马肖云说,
给陈寅恪配三个半护士的照顾,太特殊了。
陶铸听后,回答说:
“你若像陈寅老这个样子,
眼睛看不见,腿又断了,
又在著书立说,又有这样的水平,
亦一定给你三个护士。”
 大师|江西这个家族,四代出了5个牛人,其中一个是“民国第一大师”
文章图片

陈寅恪在中大
1962年,康生南下广州,
提出要见见陈寅恪,
可无论中大校方如何动员,
陈寅恪就是不见,
不但不见,还赋诗自娱:
闭户高眼辞贺客,任他嗤笑任他嗔。
再后来,陈寅恪难逃被批斗。
他的护士和助手被撤走了,
一个坐轮椅的盲人教授,
只能依赖同样年迈、一身伤病的妻子唐筼照顾。
这个时候,唯一的温情是,
每当学生要批斗陈寅恪,
中大历史系主任刘节就会及时赶到:
“我是他的学生,
他身上有的毒,我身上都有,
斗我就行了!千万别斗他!”
学生于是殴打刘节,问他有何感受。
刘节回答:
“能够代替老师来批斗,我感到很光荣!”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
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
他最大的遗恨,
是未能写成
《中国通史》和《中国历史的教训》。
 大师|江西这个家族,四代出了5个牛人,其中一个是“民国第一大师”
文章图片

陈寅恪

当年,迁居江西的陈氏先祖陈腾远,
虽以低微的身份,为后代筚路蓝缕,
却从一开始就教育子孙谨记十个字:
立仁德之志,操君子之节。
而这,成了陈氏家规的核心。
从陈宝箴,到陈三立,
到陈衡恪、陈寅恪,再到陈封怀,
每一个人,都足以突破家族的界限,
上升为中国人的精神榜样。
清风亮节,铮铮铁骨,
一个国家,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