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庄稼汉的“水生意”——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就业新生态

新华社贵阳7月17日电(采访人员黄玥、向定杰)搬入易地扶贫搬迁点金银山社区已有2年,贵州省赫章县古达苗族彝族乡中山村42岁的“庄稼汉”周训朝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个体户” 。
“之前在老家种点玉米、洋芋,靠种庄稼为生,老母亲和妻子常年患病,入不敷出,生活很困难 。”周训朝说,万般的困苦,追溯起来都是一段段“吃水难”的回忆 。
在贫瘠的大山里,周训朝“每天一起床就到5公里以外地方背水”,生活犹如当地土地一般干涸 。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他和家人终于挥别了几十年的大山生活 。
搬入新社区,“吃水难”成为往事,周训朝“打起了水的主意” 。他和朋友们一合计,同社区党员干部一商量,桶装水的商机浮现眼前 。
说干就干 。周训朝告诉采访人员,一开始他果断掏出三四千元购买了100桶水,通过发名片推广,第一天就卖出10桶 。短短5天,100桶水在社区里一售而空 。
热烈的反响令他迅速扩大了销售规模:100、200、300……直到整整600桶 。
“一桶水成本为4元,居民上门取水收7元,送去别人家里8元 。”周训朝略带腼腆地向采访人员算起了细账,平均每月能挣6000元左右,可以支撑家庭的医药费用等支出 。
周训朝的“水生意”让金银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文兵感到惊喜 。看似偶然的商机背后是贫困群众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的重大扭转 。
赫章县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金银山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县城安置点之一,安置有2720户13612名搬迁群众 。这些来自深山区石山区的移民大多是“老弱病残困”的特殊群体 。
“他们来自不同区域,最初有些难以适应社区生活 。”文兵回忆,个别群众大白天喝醉了倒头就睡在社区草坪上;有些住户为了省事,一铲子就把垃圾向窗外抛了出去;社区组织就业招聘,没有几个群众主动报名……
面对种种困难,社区开出了一剂“党建+积分”的良方,“不管是改变较差的文明卫生习惯、不良的家风家教,还是改变淡漠的遵纪守法意识等,用‘奖惩分明’的积分杠杆去撬动思想的桎梏,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钥匙 。”文兵感慨 。
社区建立积分对象责任内容加减分清单,以100分为基础分值,通过奉献加分、违规扣分的方式,对社区所有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 。如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参加技能培训、参加社区环境卫生创建等均能挣相应积分 。
积分的带动效应显现:将积分与就业关联,培训中心从门可罗雀变为门庭若市;将积分与教育挂钩,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点滴变化,滋养出了社区的蓬勃新气象 。
对搬迁群众来讲,乐业才能安居 。文兵表示,接下来要将积分的权重向就业倾斜,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搬迁户的技能,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巩固脱贫成果 。
如今,周训朝成为社区的“积极分子”,不仅免费拿出100桶水用于整个社区的积分表彰,还雇用了一名搬迁户搬运送水,帮助他稳定就业 。
“后续扶持最关键的就是就业 。”文兵说,金银山社区现已做好出列准备,预计今年能和全县一道脱贫 。
周训朝的“水生意”,正是金银山社区搬迁移民就业样态的缩影 。培训就业创业中心、扶贫微创园、微田园、合作社等,协同谱写着金银山社区群众就业的和谐乐章 。
【社区|庄稼汉的“水生意”——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就业新生态】从贫瘠久旱的大山,到欣欣向荣的“水生意”……金银山社区的“周训朝们”,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褪去贫苦,浇灌出更加明亮的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