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刻记光荣 见证变迁(工业遗产)( 二 )


然而 , 厂子的效益逐渐变差 。 2008年 , 李宾像大批职工一样 , 被“买断工龄” , 自谋出路 。
五大国棉厂开始被拍卖、收购、改组 。
“一开始害怕 。 没饭吃了 , 可自己除了织布 , 啥也不会 。 ”李宾夫妇再三合计 , 家里欠了3万多元外债 , 再不能坐等 。 两人决定 , 卖凉皮 。
见李宾第一个“吃螃蟹” , 大家开始各寻门路 。 而今 , 郑州人谈论的美食 , 不少是这时候兴盛起来的 , 如四厂的咖喱烩面、三厂的烩羊肉和冯记饺子……
为了多挣钱 , 高红莲开始学做肉夹馍 , 一边卖一边改良 , 创出独特的风味 。
当工人时 , 高红莲负责验布 , 质量意识很强 。 她卖肉夹馍 , 选用好原料 , 打造金招牌 。 从小推车到简易房 , 从正规门面到十多家加盟店 , “高记肉夹馍”在郑州西区闻名遐迩 。
“无论走到哪里 , 棉纺路永远是‘根’ 。 守着‘根’ , 心里踏实 , 从不会放弃 。 ”李宾说 。
振兴
保护利用纺织工业遗产 , 让老工业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定位是都市历史街区步行街 , 突出‘历史记忆 时尚地标’ , ‘白天休闲 夜经济’ 。 ”
“总体设计展示棉纺路历史 , 沿街路面修旧如故、补旧如故、建新如故 。 ”
“沿三厂的街道 , 穿过棉纺路 , 要和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连起来 , 才有整体感 。 ”
“要体现郑棉人的记忆符号 , 不然回来找什么?更要体现纺织工人的精神 , 不然就丢了‘传家宝’ 。 ”
…………
棉纺路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里 , 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 。 参加者有郑棉三厂老职工、设计人员、政府领导 。 主题是:郑棉三厂家属区改造 。
空中俯瞰 , 66年前建成的三厂家属区设计风格为苏联老式建筑 , 青砖红瓦 , 多层楼 , 带烟囱 。 整齐划一、造型别致 , 与周围的高楼形成强烈对比 。
“这是当时的地标性建筑 。 很多地方还是平房时 , 我们就住进了小楼 。 ”85岁的三厂老干部卢法舜说 。 棉纺路上 , 只有三厂“苏式风格建筑群”保留下来 , 2008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11年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
三厂生活区对面 , 一座高大的石质建筑傲然挺立在一群现代化的高楼中 。 红色大门上立着4个金色大字“郑州三棉” , 门两边仍保留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 走进大门 , 三厂老办公楼保存完好 。 经过宽敞大厅 , 顺楼梯向上 , 一间间办公室、档案室、职工调解办 , 好像仍在忙碌 。 办公楼后 , 留有一排老厂房 , 旧织机、生产调度牌 , 讲述一个个生产车间的故事 。 这里 , 将建成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 , 永久保存棉纺城的历史 。
然而 , 当年的楼房不可抗拒地老去 。 家属区内 , 地下管网老化 , 物业管理缺失 , 私搭乱建、垃圾外溢、沿街占道、乱扯乱挂等问题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开了18年便利店的段成钢 , 年年看到新变化 。 这些年 , 拆违章建筑 , 清生活垃圾 , 加装门禁、智能电动车棚 , 增设文化宣传栏……郑棉小院焕发生机 。
今年6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 要求加快推进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 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 , 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 以文化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 郑州市计划投资14亿多元 , 综合改造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 与此同时 , 大规模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修复楼顶、改造管网、铺设道路 , 老化的基础设施在更新;增加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乐园、小游园 , 新的服务功能在完善 。
顺着棉纺路走一走 , 一个个游园翠竹挺拔、鲜花盛开 。 铁艺文化墙上 , 镂刻着不同时期的郑州规划图 , 展现“棉纺城”的变迁 。 年轻人下了班 , 经过这里 , 点上一碗热腾腾的烩面;老人三三两两围坐下棋、聊天;孩子们推着玩具车 , “呼笑”而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