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二 )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舰长332米,宽39.6米,吃水深度十一米,标准排水量六万八千吨,满载排水量七万五千到八万吨。194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批准美国海军建造合众国号1949美国海军打算分两批建造八艘合众国级超级航母1949年4月18日,合众国号在纽波特纽斯举行安放龙骨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短短五天后,合众国级超级航母就遭到取消。合众国的取消引起了极大的波动,这也导致美国海空军对抗的极度激化。合众国这个级别看起来起奇奇怪怪的航母,同样遭遇了下马。后续投入建造的,也是今天看来长得十分正常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美国九十年代开始的新一代航母选型问题,以及英国在筹划建造新的航母时期。而且无论是美国的cvx方案,还是英国的下一代航母方案,两国的竞争中都出现了三体航母或者双体航母的隐身航母方案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不仅有着大型的能够搭载80架左右舰载机的航母,也有能够搭载60架左右舰载机的中型航母和能够搭载40架左右舰载机的小型航母方案这里对那些常规方案不多做描述。大型方案中的2C1方案为舰首滑跃甲板布局的常规动力方案。2C方案,为核动力滑跃起飞的方案,能够搭载60架舰载机的方案中的3D型常规动力航母方案,是隐身双体燃气轮机推进航母方案。3C方案采用的是隐身单体船设计。还有诸多的常规甲板布局与改进型甲板布局的竞标方案(改进型甲板布局竞标方案是在美国已有航母的甲板布局上继续优化的甲板布局。)再比如现在看起来十分别扭的同样参与cvx计划竞标的CVX13a方案,方案的大致图像如下图。简而言之,就是大型单体核动力隐身航母方案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装载42架JSF(f-35的原名),5架CSA(没下文的东西),3架SH-60;动力系统:160兆瓦,4轴(这个方案是混搭舰载机的方案,而且哪怕是垂直起降飞机也使用弹射起飞的起飞方式。)使用两条电磁弹射器,两个升降机,以及三个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着陆点。强化隐身能力,全电推进,满载排水量:96556吨长:317.1米;吃水线长度305米;飞行甲板宽度40.5米,吃水深度12.2米;最高航速29.5节飞机: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最为科幻的三体航母方案。在项目的选型阶段,也出现了侧重于隐身性能的大型三体航母方案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极度侧重隐身,力求避免被发现。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还有两个难以理解的机库直达型的弹射器。这个方案整体上来说,一切以隐身性能为核心,不惜降低载机量与舰载机出动效率为代价。十分科幻,然后一首凉凉航空战列舰的滑铁卢以让巴尔级航空战列舰为例,说明航空战列舰失败的原因。对比一下三个方案?让巴尔级航空母舰需要的仅仅是在让巴尔级航空战列舰的基础上,延长机库与飞行甲板,增加一台升降机与一套弹射器,还能省下两个4联炮塔。让巴尔级战列舰也不需要升降机,拦阻索,弹射器,机库,飞行甲板,飞行甲板支撑钢构,不需要舰载机的机库,不需要专门储备一套维护设施与维护人员,还能避免飞行甲板那个硕大的防御漏洞。也就是说,建造一艘让巴尔级航空战列舰,和造一艘让巴尔级航空母舰与让巴尔级战列舰能够省下的仅仅是一些副炮,一台升降机,一个拦阻索,和一部分的支撑结构而已,一个船体,以及十六台锅炉,八台蒸汽轮机,四个螺旋桨,四个发动机大轴,四个舵而已。可以说,血亏所以无论是航空战列舰还是航空巡洋舰,均没有诞生出真正的后代。但是如果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分叉,美国或者日本,再比如德国,为了更好的完成破交任务,选择建设一万五千吨的航空强化主战舰艇,那么,这一级别的主战舰艇,瞬间就会风靡整个世界。(护航航母级别的航空设备即可)但是航空战列舰依旧不会有可能诞生。最为接近航空巡洋舰思路的舰艇,或者说,航空巡洋舰的直系子孙就是苏联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苏联海军用着还不错,还挺喜欢,虽然说航母派有些不满,但是谁说这是航母了?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文章图片
航空巡洋舰的可行性很高,所以在这个时代,航空巡洋舰真正诞生了果实。航空战列舰的失败是因为成本与效益的不成正比。而十分科幻的双体航母,多体航母的失败是因为,高性能设计所带来的高风险与高成本,所以沦为了纸面设计。暴怒的双层甲板,赤城加贺的三层甲板结果都是改成了常规的全通甲板 高性能|为何异型高性能航母难以诞生?造价太高与失败的代价过于惨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