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中芯国际A股上市成“网红” 9个关键数字带你看懂它

【CNMO】从纽约飞到香港再飞到上海,大概要花24小时。从纽交所、港交所到上交所,中芯国际花了16年!
 上市|中芯国际A股上市成“网红” 9个关键数字带你看懂它
文章图片
中芯国际上市
7月16日,半导体行业时下最热“网红”中芯国际正式回归A股,登陆科创板,“闪电上市”“IPO创纪录”“开盘暴涨”的字眼格外闪耀。但这位新晋“网红”其实已经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来的跌宕起伏,构成了中国芯片发展史的缩影。
接下来,CNMO用10个关键数字帮你读懂中芯国际。
20年
聊到中芯国际,避不开的一个人是张汝京。可以说,没有张汝京就没有中芯国际,而如果他没有在德州仪器20年的工作经历,或许就没有雄厚的资历来支撑其创立中芯国际。
1948年出生于南京的张汝京,从小便跟随父母去了台湾。以优异成绩从台湾大学毕业的他,又在美国先后获得工程科学硕士学位、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这为他进入半导体行业奠定了专业基矗
 上市|中芯国际A股上市成“网红” 9个关键数字带你看懂它
文章图片
张汝京
而后,29岁的张汝京进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公司。虽然德州仪器在如今的科技圈有些隐形人的味道,但当时它可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除了平台硬,张汝京的上司也是行业顶尖大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发明人之一杰克·基尔比。张汝京从研发设计工程师干起,不断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并参与建设了全球10多家大型芯片厂,“建厂狂魔”的称号由此而来。
扩张的脚步遍及全球,唯独那个神秘的东方古国静悄悄。1996年,中国电子代表团到德州仪器总部参观,问张汝京:“你愿不愿意回国?”,并在临走前留下一句“我们在北京等你1于是,回到祖国建设的种子在张汝京心中发了芽。
1997年,在德州仪器工作满20年的张汝京踏上了回国的行程。
50亿美元
中芯国际并不是张汝京回国后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在20世纪最后的几年里,中国大陆的电子产业被世界先进水平远远甩在身后,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咋办?张汝京只能采取迂回战略,在技术、设备和人才等各项条件更优异的中国台湾成立世大公司。他的构想是,利用自己在德州仪器的建厂经历,后期将厂房复制到大陆,从而曲线振兴大陆的芯片产业。
世大公司在张汝京的领航下顺风顺水,但挡在面前的还有台积电和联电两座冰山。台积电彼时已成为芯片业老大,而且掌舵人正是大张汝京17岁,且同在德州仪器有过共事经历的张忠谋。早在1987年,56岁的张忠谋便辞去德州仪器副总裁,回台湾创立台积电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台积电的龙头地位不容其他公司撼动,于是有了50亿美元的故事。
据悉,当时张汝京和台湾一位业界大佬到私人餐厅秘密会谈了4个小时。后者将两个残酷的选择摆在张汝京面前:要么退出芯片业,要么出售世大公司。张汝京没有退缩,反倒世大公司的股东们做出了意外之举,他们瞒着张汝京以50亿美元将公司卖给了台积电。
【 上市|中芯国际A股上市成“网红” 9个关键数字带你看懂它】张汝京随即失去实际公司控制权,愤怒、羞辱和不甘……52岁的张汝京愤然离职。
2000年
传奇人物的事迹总带着一些夸大的传奇色彩。据张汝京本人回忆,上面“50亿美元”故事中除了50亿美元,其他都是谣言。
实际上,张汝京当时全程参与了台积电对世大的并购,“他(张忠谋)提出了非常不错的价格,问我是否愿意,我说愿意,他就很高兴。”当时台积电和联电对世大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台积电给出的价格是“原来股价的8.5倍”,这让台积电收购世大变得顺理成章。
最关键的是,出让世大后,张汝京到大陆建厂的心愿得以实现。2000年4月,张汝京筹资14.8亿美元在上海创立中芯国际,300多名半导体工程师也随其共赴大陆,其中有不少是其在德州仪器和世大时的旧部。
 上市|中芯国际A股上市成“网红” 9个关键数字带你看懂它
文章图片
这些离开台湾到上海奋斗的工程师,无不对张汝京的专业和创新精神折服。此外,张汝京心细的品质也极具感染力,这无形中成为了他笼聚人心的利器。据悉,几乎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都会提及这一点,“每次在电梯里遇到,他都能叫出我的名字,公司里成百上千的人,他可以记住几乎每个人。”
13个月
与其说时势造英雄,不如说英雄顺应了时代。张汝京携手300多名同样满怀热血的工程师来到上海,而此时内地也在鼓励发展半导体行业,相比几年前,中芯国际有了更肥沃的发展土壤。
“建厂狂魔”张汝京在上海这片热土上勤劳耕耘,以雷厉风行的姿态不断建厂、加速扩张。从台湾媒体对张汝京工作状态的形容,我们能看出他对这份事业有多热爱和投入——连西装都没有穿,就是一件工作衫,披上件发旧的灰色毛衣,像个传教士,办公桌是三夹板拼凑起来的便宜货。
要知道在当时,建一座晶圆厂的时间快则1年半慢则2年,而中芯国际的第一座厂房仅用了13个月。而后,张汝京当年“复制粘贴”的构想逐渐变成现实。
中芯国际此后在上海又接连建了3座八英寸芯片厂,并将产业延伸到北京和天津。其在北京建了2座12英寸芯片厂,并收购了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一座8英寸芯片厂。政策的支持加上张汝京果敢的决策,中芯国际从此步入快车道,进入芯片代工行业的第一阵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