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实施首年: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新格局

|“新国标”实施首年: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新格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蜜步换电”
在建设智慧型、节能型城市的大背景下 , 打造慢行交通的全产业链过程中 , 方便快捷的电动自行车出行需求巨大 , 而电动车充换电的安全和管理无疑是更加重要的环节 , 关乎到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据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即“新国标”)中的要求 , 对电单车整车质量、行驶速度进行了规定 , 同时限制电池电压不能超过48V , 电机功率不能超过400W 。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 面对每天十亿次的出行量 , 众多企业布局共享电单车出行领域 , 安全稳定发展势必需要更为细化的管理标准和软硬件技术的革新 。从现实使用情况来看 , 相应的充换电场景也有更多元化的选择 。
电动车的核心驱动在于电力 , 而大量违规的充电操作引发的人身财产损失更加触目惊心 , “绿色出行”绝不能伴随着“红色眼泪” , 规范安全的电动车充换电市场亟需规范 。同时 , 民商两用的充换电技术究竟如何破局?种种待解谜题 , 本文通过对当前充换电技术的持续观察 , 提供给电动车行业乃至整个慢行交通行业的发展以更安全、更智能的可行性方案 。
针对共享电单车如何更安全地集中充换电 , 市场也给出了一些答案:拥有“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党管数据平台背景的“人民出行”电单车与5G智能技术结合 , 采用自主研发、安全、稳定的集中充电柜组 , 内部称之为“能量中枢” , 通过云端对所有车辆电量实时监控 , 输入输出全程采集 , 能做到满载监测、多级预警、快速处置 , 并接入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 为共享电单车行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充换电技术样板 。
电单车充电安全是难题
截止2020年5月 , 拥有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中国 , 已经有了129.9万台充电桩 , 同比增加33% 。充电口与车辆配比约为1:3 , 每3辆车共用1个充电口;同为新能源出行工具的电动自行车(下称“电单车”) , 全国保有量接近3亿辆 , 配套的基础充电设施却不足500万 , 供需缺口极大 , 暴露了电单车“车主难充电 , 充电难安全”的事实 。
【|“新国标”实施首年: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新格局】7月15日 ,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公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明确鼓励共享出行的背景下 , 电单车行业将持续推进转型升级 。新国标的出台 , 让各地管理有章可循 , 全面加强约束淘汰低端不合规产品 , 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型电单车成为主流 。然而经历了对车辆的强管制强监控后 , 电动车安全管理方面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 。
“只有进一步构建完善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 鼓励发展多元化的集中充电新模式 , 才能有效避免各类事故隐患 ,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促进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两会 , 人大代表张天任说 。
民用充电方式多不合规存隐患
根据调查显示 , 中国有超过700万外卖骑手 , 总计指向700万辆电单车 , 这些电单车的充电需求是事实;中国有近3亿辆电单车 , 除去外卖骑手 , 还有超过2亿人每天要通过电单车完成幼儿接送、上下班通勤 , 以及周末和日常的家庭生活用品采购等活动 。电单车是中短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 这些民用电单车的充电需求同样不容忽视 。
相对庞大有高频充电需求的用户 , 目前的充电设施数量无异于杯水车薪 , 而动辄数小时的充电等待时间也让具有临时充电需求的人望而却步 。于是大量的充电需求指向了家庭用电网络 。对于家庭用电网络而言 , 高负荷的充电作业、不合规的劣质电池等因素使得充电诱发的火灾不断出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