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微软小冰独立运营 落地路径被指“不接地气”

曲忠芳 本报采访人员 李正豪 北京报道
在诞生6年、迭代7次之后 , 微软旗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终于迎来了独立日 。 日前 , 微软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公司运营 , 与此同时搭建了新的高管班子 , 任命沈向洋为新公司董事长 , 李笛为CEO , 陈湛为日本分部总经理 。 所有相关工作将在接下来几个月内完成 。
微软方面表示 , 此举的目的在于“加快小冰产品线的本土创新步伐 , 促进小冰商业生态环境的完善” 。
对于微软小冰的分拆独立 , 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采访人员表示 , 这实际可以看作是沈向洋、李笛带领的小冰团队在微软集团内的“二次创业” , 独立运营能够在决策层面更加灵活 , 但这条路并不容易走 , 在应用场景及商业化方面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
独立背后
微软小冰自2014年5月正式上线 , 由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研发 , 最新的第七代微软小冰是于去年8月正式面市 。 微软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 , 微软小冰单一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已覆盖6.6亿个在线用户、4.5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个内容观众 , 已落地的商业客户覆盖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领域 。
其中 , 关于国内市场的用户规模与活跃度等问题 , 本报采访人员向微软小冰相关负责人采访询问 , 该负责人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 。
据一位接近微软小冰的人士透露 , 小冰团队早在2016年就谋求独立 , 但因高管人事变动未成行 。
需要指出的是 , 微软小冰运营6年多时间里 , 尽管时常传出动作 , 但市场热度并不算高 。 据百度指数显示 , PC端加移动端 , “小冰”的搜索指数一直在500以下 , 这表明大众市场对小冰的关注度较低 。
此番之所以重新引起业界讨论 , 主要是得益于新上任的微软小冰董事长沈向洋 , 沈向洋是国内著名乃至世界级的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 。 2004年 , 沈向洋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 自此微软亚洲研究院进入“沈向洋时代” 。 2013年 , 微软宣布任命沈向洋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 任期内 , 沈向洋成为微软公司最高级别的中国人 , 也是所有美国巨头公司中职位最高的中国人 。 然而 , 2019年底沈向洋向微软提出离职 , 仅半年后 , 沈向洋此番则以微软小冰的董事长身份回归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微软小冰的一家运营公司名称为“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20年5月20日 , 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 。 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有着“小冰之父”之称的李笛 , 持股比例为25.05% , 沈向洋是执行董事 。 微软小冰的创始团队宋睿华、彭爽等均在股东行列 。
微软中国官方表示:“微软将保持对新公司的投资权益 , 并授权新公司使用及继续研发完整的小冰技术 。 ”
对于微软小冰的独立 , 硅谷创新教练唐兴通认为 , 小冰其实一直以来是微软的非核心业务 , 微软曾于2014年推出过对标苹果Siri语音助手的“微软小娜”Cortana , 结果并没有做起来 , 但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 , 微软并没有放弃人工智能范畴各个技术赛道的布局 。 此番微软小冰独立 , 微软本身或许存在静观其变的心理 , 但确实能够给沈向洋、李笛团队以更大的积极性和自由度 , 对微软小冰来说是一件好事 。
落地困难
对于微软小冰的独立运营 , 采访人员采访了国内做智能语音识别、交互等厂商的内部人士 , 其中一位直言微软小冰与国内一些做语音交互的产品 , 比如小米的小爱同学、百度小度、天猫精灵等产品的思路相比都不太一样 , 微软小冰显得有些“不太接地气” 。
来看看微软小冰近年来的动作:文本创作 , 如出版了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语音创作 , 如为前不久刚刚闭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曲并合唱的《智联家园》;视觉创作 , 如举办绘画个展等 。
采访人员从微软小冰官网看到 , 目前该产品支持的第三方平台包括微博、京东、微信、优酷等第三方平台 。 但采访人员在微博通过“小冰”提供的领养链接登陆后 , 按照提示的领养方法 , 微信、京东、QQ等部分平台并未找到小冰的身影 。 由此来看 , 大众消费级市场对微软小冰的认知和感知度十分有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