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美军攻击舰造价15亿,烧得一片狼藉,游客笑容满面留影,摆剪刀( 三 )


损管技术一直是美国海军的一张名片 。
太平洋战争初期 , 美军的航母数量处于下风 , 因此没有一艘现役航母和舰上的飞行中队都显得弥足珍贵 。为了在日军飞机下尽可能保存这些钢铁巨兽不至沉没 , 美航母上由机械师和士官组成的早期损管力量在航母遇袭时 , 发了疯似地进行抢救 , 比如在珊瑚海海战中遭遇重创的约克城号 , 原本日军飞行员已经认定该舰已经丧失战斗力 , 且不可能在短期修复 , 美国海军官兵硬是将其踉踉跄跄地驶回珍珠港 , 后又和后方工程队通力合作 , 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其修复 , 并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中途岛战场上 。中途岛一战 , 美军能以相对充足的航母和飞行中队对抗联合舰队特混编队 , 约克城的损管队伍居功至伟 。
美军|美军攻击舰造价15亿,烧得一片狼藉,游客笑容满面留影,摆剪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珊瑚海海战中遭遇重创的约克城号航母在进行维修】
美军|美军攻击舰造价15亿,烧得一片狼藉,游客笑容满面留影,摆剪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日本即将投降前 , 被日军飞机两颗炸弹击中的美国富兰克林号航母 , 此时该航母向右倾斜13度 , 已动弹不得 , 在损管人员努力下才免于沉没】
二战结束后不久的1947年 , 美国还专门在海军与海岸警备队中成立损管队(Damage controlman) , 将“损害管制”这项工作彻底独立出来 , 专门用于应对舰船在战时与非战时因突发情况导致的损伤 。在美国海军看来 , 一旦出现舰艇破损进水、舱室起火等突发灾害时 , 损管人员必须在承受极大心理压力下 , 迅速有效地消除灾害造成的损失 , 并恢复舰艇的生命力和安全性 , 这样的损管工作甚至被称为“舰艇内部的战斗” , 对损管人员的实操和应变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
在战后 , 美军也确实极为重视损管人员的培养 , 从人员选拔到日常训练 , 美军都是以极高标准要求 , 同时配合军工科技的发展与升级 , 美军的损管理念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特别是在冷战高峰的80年代 , 美军还专门提出了战时损管系统BDCS(即Battle damage control systems)的设计理念 , 这种旨在保障舰艇战时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集成化设计理念 , 核心是将舰艇作战直接相关的3个系统 , 即作战系统、动力电力机械系统和损害管制系统进行有效集成 , 保证舰船在受到损害时 , 依然具备执行相应战斗任务的能力 , 说得直白点就是能最大程度保证舰船“带伤上阵” 。
美军|美军攻击舰造价15亿,烧得一片狼藉,游客笑容满面留影,摆剪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美国海军舰上损管队员的臂章】
美军|美军攻击舰造价15亿,烧得一片狼藉,游客笑容满面留影,摆剪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69年 , 因一颗阻尼弹爆炸而引发火灾的企业号航空母舰 , 损管人员正在努力控制火势】
正是有了冷战期间对损管从科研到人员实操培训的重视 , 美海军的损管队伍才能在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中保持非常高的水准 。在此期间曾出现过多次意外事件 , 而美国舰艇损管队伍的应对水平堪称教科书一般 。
1988年4月15日 , 美国海军护卫舰罗伯茨号在科威特海岸执行邮轮护航任务时 , 不慎触发一枚水雷 , 强烈的而爆炸严重破坏了船体和上层建筑 。并引发火灾 , 损管修理队迅速队船体进行强度加固 , 对开裂处进行钢板的横向焊接 , 并组织灭火 。经过30个小时的抗沉损管工作 , 奇迹般地保住了罗伯茨号 。
1991年2月18日 , 美国两栖攻击舰特里波利号在波斯湾触雷 , 船体被炸开了一个7米宽的裂开 , 海水瞬间汹涌而入 。舰上的损管队镇定自若地在第一时间赶到开裂处 , 通过破口堵漏、舱室排水河舱壁支撑等方法 , 不仅避免了该舰沉没 , 还恢复了部分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