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扶贫当抓手,四川青川脱贫攻坚作好水文章

脱贫摘帽前 , 四川省青川县属国家级贫困县 , 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影响 , 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 因水成灾、因水受困、因水致贫现象较为突出 。 故此青川水利脱贫攻坚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农业生产能力、防汛减灾能力为核心 , 通过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为抓手 , 下足水利扶贫“绣花”功夫 , 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合理布局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饮水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内容 , 青川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影响 , 水源地变化频繁 , 饮水安全不稳定、易反复 , 供水工程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 , 运营成本高 , 缺乏专业管理 。
脱贫攻坚以来 , 青川逐渐完成从供水工程普及建设到供水工程改造升级的重心转移 , 按照“先建机制 , 后建工程”原则 , 从管理机构、项目建设、运营维护、应急处置等方面深入探索 , 形成了“以村社为主体 , 乡镇统筹 , 县级指导”的由点到面的政府管理指导体制 。
青川通过引提结合、建设第二水源等措施提升水源保障能力 , 通过改造“带病工程”、扩充专业技术管理队伍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 全县新建和改造各类饮水安全工程769处 , 覆盖全县20个乡镇 , 惠及人口10.4787万 , 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
产水配套高效节水助农兴产
在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中 , 青川按照节约资源、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 合理布设蓄调水池 , 在优先满足人蓄饮水的情况下将多余来水分配至农业生产项目管网 , 做到“一水多用” 。
近年来 , 全县水利扶贫项目产水配套共涉及全县61个村87个项目 , 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175亩 , 共计新建引水水源工程41处 , 新建和改善提灌站14座 , 渠道26.43公里 , 蓄水池153口 。 通过大力实施产水配套项目 , 直面破解“因水致贫”的难题 , 助力青川县贫困村茶叶、木耳、油橄榄、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
水利扶贫当抓手,四川青川脱贫攻坚作好水文章
文章图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 经测算 , 每亩年节水150立方米左右、节省灌溉劳动力人工费约220元 , 并节省灌溉时间约50% , 茶叶每亩增产达30% , 黑木耳每亩增产达40% , 油橄榄每亩增产达20% ,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每亩增收4500—7800元 , 真正实现了节水节肥、省时省力、增产增效 , 带动了更多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
清河护岸改善生态持续发展
“青川属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绿水青山就是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 ”青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 青川始终将防洪治理工程与生态保护、旅游观光紧密结合 , 把水利工程建成了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景观工程 , 为青川全域旅游增添了亮点 , 同时大大提高了全县防灾减灾能力 。
青川山洪沟多、地质松软、沿河居民多 , 青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 , 青川建成了一套完善的“青川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 为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 基本实现危险区雨水情监测全覆盖 。
在抓好河湖长制工作中 , 青川也下了一番大力气 。 全县各级河段长累计年均巡河3200余次 , 强力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 , 2019年实现白龙江、清江河、乔庄河、平溪河、苍溪河、大窑沟河跨界水质均达Ⅰ类标准 , 切实保证了青川所有流域“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 此外 , 青川还实施中小河流域治理、山洪沟治理、水毁堤防修复等一批项目 , 以及防洪堤防逐步与城市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排放体系的配套 。 青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 这将有效治理和保护河湖水资源 , 对县内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以水养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