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三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月 , 洪承畴主力军队崩溃 , 约53000余人被歼灭 , 但仍有万余人退守松山 , 另有约2到3万人突围返回宁远 。决战已经打响 , 皇太极也无法回头 , 在继续围困锦州的同时 , 又派出重兵对松山进行围困 , 并派出多路兵马对宁远、塔山和杏山 , 展开阻击和监视 。在洪承畴主力大军崩溃之下 , 已经无法回头的清军反而增加了在松锦地区的兵力布局 。
1642年2月 , 松山城被攻破 。
1642年3月 , 锦州城投降 。
1642年4月 , 塔山和杏山相继被攻克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上述的时间表中 , 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问题 , 先不算1639年义州的屯田 , 也不算1640年对锦州外围的攻防作战 。光是从1641年年初 , 洪承畴向崇祯索要一年军饷开始 , 清军在这片战场上坚守了整整一年零四个月 , 已远远超过了洪承畴估算的一年 。也就是说 , 就算崇祯皇帝没有选择催促作战 , 任由洪承畴按兵不动 , 一年之后 , 洪承畴十几万的大军粮食军饷全部耗尽 , 而对面的清军 , 仍然有着足够的物资供应!
那这场战争 , 明朝仍然会走向失败 , 只是时间延迟了几个月而已!
五、被低估的清朝 , 却已经日渐崛起
可以说松锦之战 , 最大的搅局者并不是崇祯皇帝 , 而恰恰就是洪承畴自己 , 他错误的低估局势 , 以为一年之内清兵就会因为粮尽而不战自溃 , 只要自己在辽东半岛集结主力军队保持对峙 , 自己就可以不战而胜 , 打开锦州的包围圈 。然而大半年之后 , 明朝已经吃紧 , 而清朝仍然绰绰有余 , 那这场战争的主动和被动身份 , 也会在此时发生转换 。
洪承畴的错误 , 在于他没有认识到清朝国力的变化 , 经过20多年的运作 , 清朝也许无法与明朝进行真正的碰撞 , 更不可能进行国力对抗 , 但面对一场时间较长的局部战争 , 清朝已经有足够的资源来运作 。但国内已经饱受农民起义和经济危机困扰的明朝 , 已经无力长时间支撑一场远赴辽东的作战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崇祯皇帝的选择没有错 , 利用皇太极的主力远在沈阳 , 只有数万清军在锦州外围 , 最应该打破锦州包围的时机就在此时 , 利用洪承畴集结在宁远的13万官兵 , 去碰撞锦州外围的清军 , 兵力对比完全占据着优势的明朝即便不能彻底击败清军 , 也完全有机会以撕开包围 , 将粮食物资送进锦州城内 。然而 , 洪承畴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按兵不动 , 错失了这样的机会 , 等到自己不得不出兵 , 皇太极又率领军队赶到锦州之时 , 在双方兵力几乎相等的情况下 , 洪承畴失去了翻盘的任何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