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无今古,汉语孰主宾?

风月无今古 , 汉语孰主宾?——区别整体性概念的行为主体性和非行为主体性早晨起来偶然想到“四海为家孰主宾”这句诗 , 网上搜了下 , 出来有“风月无今古 , 林泉孰主宾”诗句 , 想看看它出自哪首古诗 , 看到多部小说里引用这个 , 就是查不到出处 。 不过 , 这样的诗句 , 结合现代意义来想想 , 倒是也有些趣味 。 风月场 , 风月无边 , 人们喜欢把风月二字与人间情事联系在一起 。 可是也有“人生自是有情痴 , 此恨不关风与月” , 就是人们其实知道风月属于自然 , 与人情(人类价值情感)可以并无关系 。 “风月无今古 , 林泉孰主宾” , 今古 , 主宾 , 都是人文价值概念 , 当然也可以说风月和林泉也是人类概念 , 但是它们就属于自然范畴 , 而可以不属于人文范畴 。 【今古】不属于自然范畴?今古这样的时间概念 , 脱离人类 , 也就无所谓时间 , 所以偏向于认为它是人文概念 , 不过自然科学里也用到时间概念的 , 所以一定要说它也属于自然概念范畴也是可以的 。 无论如何 , 这样的讨论还是属于语言哲学 。 就是说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语言哲学层面的思考 , 明白自己是在什么范畴内去使用概念 。 进而 , 由这句诗可以联想到汉语与英语的比较语言学问题 。 这句诗的【主宾】概念 , 说明至少过去汉语是有主宾概念的 。 可是过去的汉语没有语法概念 , 语法是从西洋传入的 。 就是说 , 汉语有主宾概念 , 但是没有主语谓语宾语的概念 。 不应该认为在比较语言学的意义上 , 这是不重要的区别 。 比如说 , 汉语中由太多的说法 , 你不知道它的主语是谁 。 例如:“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 主语是谁?或者说 , 这是主语缺省的用法 , 主语应该是“我们” , 我们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 可是“我们”又是哪些人?之前几次谈到微观与宏观、个体与整体(整体有多种层级意义的 , 单位集体也是一种整体 , 罗素理发师悖论就发生在理发师个体与小镇居民整体/集体之间)的悖论 。 由于这个悖论的存在 , 概念要区分个体概念和整体概念 , 进而整体性概念要区分行动主体概念和非行动主体概念就非常重要 。 在法律意义上 , 个体成年人是行为责任人 , 然后 , 单位一般是法人 , 相对于个体 , 单位一般算是整体概念 , 比如我们体育比赛要为学校为班级争光 , 学校和班级相对于个体 , 都是整体概念 。 可是整体概念要区分行为主体和非行为主体 。 我们之前聊过【公】与【私】的概念汉语与日语的区别 。 汉语:公=非私 , 这个公 , 就是非行为主体;日语中 , 公=官方 , 这个公就是行为主体 。 所以 , 人与自然 , 个体与社会 , 【自然】、【社会】 , 都是非行为主体 。 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谈谈:风月无今古 , 自由孰主宾?【自由】这个概念 , 也肯定是人文范畴概念 , 它涉及人与人关系而并不涉及人与自然关系 , 也就是如果自己一个人 , 也就谈不上自由不自由 。 所以自由这个概念一定包含与其他人的相对性 。 比如我太太那天去买了一件衣服 , 比较贵 , 回来跟我说 , 我说你买这么贵的衣服之前还是应该跟我说一声 , 太太不干了 , 说我妨碍了她的自由 。 这是说 , 由于我的存在 , 我太太想买衣服就没那么自由 。 那么 , 自由这个概念 , 可以相对于他人 , 但这个他人不能是非行为主体 。 比如自由不能向【社会】去争 , 因为【社会】不是行为主体 , 自由概念可以在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层面存在 , 也可以在个人与法人(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层面存在 , 但就不能在个体与非行为主体的【社会】之间存在 。 这其实就是英美保守主义意义上的自由与欧陆科技人文主义意义上的自由的区别所在 。 当然有这个问题存在的绝不仅仅是【自由】概念 。 比如最近美国的黑命贵运动 , 也存在这个类似的问题 。 黑命贵是对社会说的还是对政府说的?对于政府而言 , 显然只能所有的生命都一样宝贵 , 否则就是种族主义;对于个体而言 , 显然任何一个人每个人自己的命最贵;对于社会而言 , 社会不是行为主体 , 你跟社会去说黑命贵是白说或者就是简单的去愚弄他人 。 这么说 , 不仅仅是汉语的主语宾语要明晰的问题了 , 英语的美国也需要明晰这个问题 。 想不明白那些年轻人是真的不具备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还是简单的要【反社会】发泄怨气?【反社会】 , 可是一个常用概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