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业和求职,建议挑“菩萨模式”的企业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创业和求职 , 建议挑“菩萨模式”的企业
最近因为各种原因 , 不论是因为“自我修炼的自学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 , 还是因为“需要一个社会身份和平台 , 来接触更多的社会资源” , 我开始找工作要返回职场了 。 在这20天时间过程中 ,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同时 , 也发现了一个企业的“哲学”问题:越是赚钱的企业 , 越是经营得像寺庙里菩萨——所以 , 寺庙很赚钱嘛 , 不但边际成本超低、而且最终可能实现无本万利 。
企业|创业和求职,建议挑“菩萨模式”的企业
本文插图

把企业模式做成菩萨模式 , 这话怎么理解呢?其实是一句非常矫情的话:看看企业能为社会、为他人 , 带来多少价值!
我们来还原这个逻辑的完整轮廓真面目:
(1)菩萨能够给来朝拜他们的人们带来“愿望的实现” , 起心动念首先不是自己赚多少钱 , 而是“渡人” , 所以 , 因为“输出价值”从而导致自己有了价值 。 (输出价值 = 创造价值 + 传递价值)
(2)说到“渡人” , 曾经美国西部大开发 , 大家都去淘金 , 有人做起了“摆渡”生意 , 专门帮助淘金的人过一条必须渡过的河流 , 于是自己没有淘金 , 反而发了财 。 而现今最赚快钱的买卖 , 也是“教人赚钱”的韭菜局
(3)在“竞争市场”看(即不考虑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 , 普遍“乙方”比“甲方”更有钱 , 普遍“2B”企业比“2C”企业更有规模 。 是不是可以初步理解为:乙方或者2B行业 , 成就的是另一个组织的价值 , 而甲方尤其是2C行业 , 成就的是一个个单独个体的价值 , 所以“批发”比“零售”能能够更快更集中的输出价值?(这里不讨论2C的模型比2B更牢固、风险性更低)
企业|创业和求职,建议挑“菩萨模式”的企业
本文插图

(4)站在求职者角度 , 看一个企业内部 , 老板能够发给员工的平均个人薪水越高(无论同行横比 , 还是整个市场全行业纵比) , 是不是可以代表这个企业/行业越能创造价值?比如同样是甲方企业 , 一个培训行业的运营总监 , 会比一个餐饮行业的运营总监 , 平均年薪高出几十万 。 (这里会有人反驳说:一个有3000家直营奶茶店比一个只有10家直营培训分校的企业 , 前者老板发放的“总薪水”远远高于后者 , 那么前者能够输出的价值更大 。 在这里 , 请反驳者看清楚前面有“平均个人薪水”这6个字已经统一了评比口径 。 )
(5)企业输出的“价值”本身也分高下 , 顾客愿意花多少钱买单 , 就是体现企业输出的价值的最直观的度量衡 。 比如成本2块钱的附身符 , 在少林寺里面让你用5000元“请”去 , 你敢说你的“平安”不值这么多钱?而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 除了“交易价值” , 还可能会有“累计价值” , “长期价值” , “附加价值”……比如健身房出售的“养成健康运动的习惯” , 保险业出售的“出行平安保障计划” , 品牌策划公司出售的“品牌建设与定位策略”等等 , 在后续很长一段时间 , 还会继续发酵并扩大价值 。
而上述的拆解与分析 , 等于总结了创业或者找工作 , 如果是朝着“赚钱”的目的的话 , 就是尽量寻找:“能够成就更多的人获得更多更长期价值”这样的产品服务方向 。 学习菩萨 , 先“渡人” , 德行(价值)到达一定程度 , 自然凤落梧桐 。
【企业|创业和求职,建议挑“菩萨模式”的企业】回到那句矫情的话:看看企业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带来多少价值 , 决定了企业的价值 。 ——最初认同这句话时 , 那时候“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 , 觉得有道理就信了 , 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后来发现企业和客户是“相矛盾”的 , 不再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哄鬼的话 , “看山不是山 , 看水不是水” , 只想着赚钱 , 追着钱跑 , 忽略对创造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 结果没赚到钱;在观礼马云卸任、总结阿里的价值观“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 整个阿里系其实就是做“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的事 , 成就客户 , 才重新相信“蝴蝶自来”的顺序 , 到了第三重“看山是山 , 看水是水”的认知 。 ——而这么矫情又朴素的道理 , 是经济学里最初级的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