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人物|张雪霞:实验室里的“进阶”人生
■阅读提示
大学 , 读化学专业 , 并不是她的第一志愿 , 她是被调剂的 。 就业 , 进入药厂从事化学制药 , 她却喜欢上了瓶瓶罐罐的世界 , 就此和繁琐的制药过程、分离介质打了一辈子交道 。
实验室内 , 穿上工作服 , 她是手握多项专利、获得多个奖项的药物研发科技工作者 , 是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 。 实验室外 , 换上跑步装备 , 她是几乎每天晨跑的马拉松爱好者 。
在她看来 , 搞科研和跑马拉松有诸多相似之处 , 在磨炼中砥砺前行 , 在前行中抵达目标 。
她 , 就是带领华北制药中央研究院微生物来源药物研究科研团队的副院长张雪霞 。
打破常规 , 提升药品标准
本文插图
张雪霞在实验室 。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白云摄
“我是张雪霞 。 ”一只纤瘦的手伸过来 , 很小 , 略带力量 。
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的张雪霞办公室铭牌上 , 写的是副院长——她是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 同时兼任华北制药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 是这家有“共和国医药长子”之称的老牌药企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 。
坐在采访人员对面 , 她平和安静得像一位高校老师 。
“其实 , 学化学是个意外 , 我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 。 ”说起往事 , 张雪霞笑了 。 1994年从河北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 , 张雪霞通过应聘 , 成为华北制药抗生素研究所的一名实验人员 。 那年 , 她22岁 。
不过几年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关于去甲基万古霉素的外观描述 , 从棕褐色改为类白色 , 这几个字的表述 , 代表着一种药物制作技术的大幅提高 , 而幕后的改写人正是张雪霞和她的团队 。
当时 , 世界上只有华药一家药企生产这种产品 , 这是一种棕褐色抗感染药物 , 呈现这个颜色的原因是其中色素及杂质较多 , 但受限于当时分离纯化技术手段 , 只能生产出这种色泽的药品 。
随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升标来临 , 这一产品的原有工艺迫切需要升级 。
提升去甲基万古霉素工艺的任务 , 交给了张雪霞所在的科研小组 , 这是张雪霞20多年科研工作中承担的第一个主导任务 , 当时 , 她刚被提拔为小组负责人 。 谁也没想到 , 她接手的第一件事 , 就是把原来的生产工艺全部推翻 。
“现在回想 , 当时就是年轻 , 天不怕地不怕的 。 想法很简单 , 已经证明行不通的路 , 就要换一条路走 。 ”张雪霞笑着说 , 半年时间里 , 她采用了全新的层析介质逐个试验 , “其中一个环节 , 把解析液的浓度算错了 , 总出结晶盐 , 就耽误了几天时间 。 ”
这样的试错反复出现 。 完全不遵循常规并不代表着盲目 , “就像一层窗户纸 , 但捅破这层纸的关键在于你熟悉它的特性 。 ”张雪霞说 , 反复计算之后 , 最终解析出来的成品 , 呈现出类白色 , 将色素等杂质留在了母液中 。
有人开玩笑说 , 这还是去甲基万古霉素吗?以前从来没有这个颜色 。
但经过华药QC质检部门检验 , 类白色的产品HPLC药效含量更高 , 去掉棕褐色色素的药品杂质更少 , 副作用更小 。
敢于打破常规 , 需要的不仅是勇气 。
那他霉素滴眼液是治疗眼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特效药 , 也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抗真菌滴眼剂 , 华北制药是目前国内唯一在产的生产厂家 。 这种进口药用于治疗眼睛受伤后引发的真菌感染 , 患者往往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 , 但当时1000多元一支的药价 , 让他们望药兴叹 。
“农民得这种病 , 大多是割麦子受伤导致 , 舍不得买药治疗就容易失明 。 ”2006年 , 张雪霞决定尝试仿制这种药 , 她想把药价降下来 。
国家的新药申报政策 , 要求国内生产的仿制药药品质量不能低于原研公司产品 。 当时国外生产的药品颜色是类白色 , 但是此前华药试制出来的制剂成品是浅黄色 , 外观上的差异导致药品不能获批 , 也就无法上市销售 。
推荐阅读
-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 河青新闻网衡水新闻|省生态环境厅到衡水市调研督导生态环境信访工作
- 哈尔滨新闻网|“老式”诈骗卷土重来|家中有老人的一定要看
- 哈尔滨新闻网|预约入馆新升级|全套攻略在这里
- 李国庆行拘期满后首发声
- 项羽的失败是汉文化的失败!
- 旧袜子、旧内衣制作成毛巾,恶不恶心?
- 拍卖保证金|河北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39号滏河湾小区3-42号房,司法拍卖成功了
- 旅游那点事|「2020云上河北高招会·高招速递」@河北考生,想要报考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这些信息你需要了解
- 娱乐大爆料|考生必看!历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