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话本|老板自己有货却不出手,听说有个叫汉君的人要买一把汉君壶
文章图片
前几日 , 上海文友广伟兄在微信中和我说:“向您推荐一把‘汉君壶’ , 和您同名且价廉物美 。 ”并告诉我 , 他已经下单 , 明后天即可到货 , 让我也买一把 。 我知他对紫砂壶颇为喜好 , 而我 , 虽也有几款紫砂壶 , 却终不过是个门外汉 。 但尽管如此 , 广伟兄的发现 , 还是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天下居然有这么巧的事 , 我的名字 , 竟然能和一款著名的紫砂壶相同 , 实在是太感意外了 。
据我所知 , 紫砂壶款式繁多 , 命名大多都很有讲究 。 如“西施壶” , 是由“文旦壶”(形似文旦柚)演变而来 , 直以美人西施喻之;“石瓢壶”则因顾景舟寻迹曼生石铫壶上的铭文“煮白石 , 泛绿云 , 一瓢细酌邀桐君” , 又参悟“弱水三千 , 仅取一瓢饮” , 遂以“石瓢”名之;“秦权壶”更有趣 , 其中的“权”字 , 古语即为秤锤、称量之意 , 因而壶形犹如秤砣 , 且篆有行楷铭文:“载船春茗桃源卖 , 自有人家带秤来”——去桃源卖茶 , 且让买家带秤 , 其幽默洒脱 , 可见一斑;当然 , 也有不少直接用人名作为壶名的 , 如供春壶、东坡提梁壶、思亭壶等等 , 人名成了壶款 。
那么 , 这款紫砂壶 , 因何被命名为“汉君”呢?
文章图片
问询制壶师傅 , 却未得要领;广伟兄便帮我在网上搜索 , 找来了好几篇文章 , 读过 , 方知此壶是清代曼生所创 。 曼生乃乾隆、道光年间钱塘(今杭州)人 , 本名陈鸿寿 , 字子恭 , 号为曼生 。 其人才华横溢 , 尤擅书画、篆刻 , 乃“西泠八家”之一 。 他酷爱设计不同款式的紫砂壶 , 曾与当时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 , 形成了“曼生壶”独有的风格韵味 。 他在溧阳任县令时 , 欲以壶为书 , 设计出一款能够体现出自己平生心志和意趣的壶款 , 但却久不可得 。 一天夜里 , 他随小童来到一座桥边 , 忽然“小童不见 , 桥头置一五彩石 , 上书‘有扁斯石 , 砭我之渴’ 。 曼生拾之 , 得意忘形 , 失足落桥 , 梦中惊醒”(见《紫砂壶里的中国》 , 89页) 。 他连忙起床 , 点起油灯 , 依梦中所见彩石的形状 , 挥毫落纸 , 很快画出了一款新壶的样式 。 此壶形如扁鼓 , 敛口 , 收肩 , 直腹 , 折边 , 平底 , 整个造型玉润饱满、一气呵成 , 古拙而又端庄 。 他又将“有扁斯石 , 砭我之渴”八个字镌于壶上 , 端详片刻 , 竟然喜极而泣……
曼生此壶初名“石扁” , 有人说“石”与“时”谐音 , “扁”言卑下 , (《诗经?白华》有“有扁斯石”一句) , 寓意时来运转 。 陈鸿寿的艺术追求 , 无论是书画还是镌刻 , 讲的都是“天趣” 。 他设计的这款“石扁壶” , 颇耐玩味 , 很好地体现了那种自然古朴 , 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 后人在此壶的基础上 , 做了一点器型上的改进:把直嘴改成了三弯嘴 , 下有“嘴嗉” , 平盖改成了圆弧状 , 采用了虚嵌结构 , 突出了线条上的美感 。
文章图片
陈鸿寿为人正直 , 为官有能力 , 但对官场却并不留恋 。 他虽然身为县令 , 却一心遨游在文峰墨海之中 , 视艺术为生命 。 他不爱钱财 , 却痴迷紫砂 , 只因在紫砂壶中可以寄托他的人文理想和艺术追求 。 也正因此 , 紫砂界称之为“壶之尊圣” , 评价他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以壶寄情之第一文人 , 从而也使紫砂壶成为受人推崇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化载体” 。 他的“石扁壶”被人们称之为“汉君壶” , 正是对陈曼生人品的一种赞颂 。 因为 , 壶型只是外在的东西 , 人文 , 才是一把紫砂壶的底蕴 , 而“君子”在传统文化中 , “包含了入世有为 ,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文质彬彬”等丰富的内涵 , 体现着士人的理想人格 。
推荐阅读
- 国民党|《锦绣南歌》沈骊歌刺杀刘义康之后如何?为何刘义康没死?
- 趣读文化|低价捡漏一件康熙官窑,心中窃喜感叹老板不识货,马未都逛古玩店
- 老金生活小技巧|老板把“国宝”当便宜货,我买后乐开花,马未都:最爽的一次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