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沈阳市沈北新区:小康生活美如“画”
这里有“能玩的画”“能吃的画” , 每年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
巨幅的“丰收列车”画面铺展在宽阔的稻田上 , 微风拂过 , 画作像是舞动起来 。 占地千余亩的一个个巨大画作均出自普通农民之手 。 他们是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锡伯族乡镇的新型农民 , 在大地上把劳动化成艺术 , 化为奔小康的丰硕成果 。
本文插图
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兴光村的稻梦空间 , 被誉为“中国稻田画之乡” 。 在这里 , 可以领略到大地与艺术、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张柳没想到农业“现代了”会这样:不仅好看 , 好玩 , 还好卖 。 他和乡亲们种下的水稻“嫁接”文化创意摇身变成“稻田画” , 不仅写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 还引来了百万游客 。 上千亩的彩色稻田画每年都有新主题不重样 。 稻田画利用卫星定位技术 , 事先设计好要表现的图形 , 利用透视和3D技术 , 用矢量法定点定桩连线人工填色 , 通过种植9种不同颜色叶子的水稻绘制出不同风格的稻田画 , 最后通过人工修剪控制稻秧株高 , 从而让图案呈现出立体、平面、镂空、线条4种不同风格的稻田画 。
张柳算了一笔经济账:“同是种水稻 , 种出花样就不一样了 , 彩色水稻销售收入是一笔 , 游客参观稻田画的门票收入远超种植收益本身 , 稻田里还养蟹、养鸭呢 。 粮食主业没变 , 收入却翻了好几倍 。 ”
“一产‘接二连三’ , 就发挥出乘数效应 , 稻田画打破了农业种植、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的行业壁垒 , 1000多户农民尝试新技术种水稻 , 生态种植目前为农民年创收增加500万元 。 ”沈阳创意农业公司董事长张爱忠向采访人员讲述了“一粒米的故事” 。 稻田画在全国创出了名气 , 这些年还通过输出技术标准 , 卖给了辽宁盘锦、山东东营等地 , 是沈阳沈北新区现代创意农业的一个窗口 。 景区内设有“农事学堂” , 鼓励人们走进田园体验农事作业 , 城里人可以现场体验割地、插秧、手工玉米脱粒等活动 , 为绿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 张爱忠说 , “城里人最关注食品安全 , 我们这里有远程监控 , 市民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耕作实况 。 ”
“城镇化的目的是让农民过上像城里一样的好日子 , 但不一定非得靠进城去实现 。 ”张爱忠说 , 关键要让乡村有魅力 , 农民有营生 , 传统村落可以通过特色来打“致富牌” 。 比如锡伯族留给兴隆台镇的“遗产”就有闻名遐迩的“锡伯贡米” , 因为用锡伯族人精耕细作的旱稻磨出的大米光泽度好 , 整米透明 , 煮出来的粥呈淡绿色 , 黏度大 , 口感好 。 兴隆台锡伯族镇把这一优势通过产业化的力量发扬壮大 , 仅稻米经济即实现300多人就业 。 古老耕种技艺的传承 , 让“贡米”成了兴隆台村的地标 。 如今 , “锡伯贡米”经过重新擦拭 , 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 , 成为村民创收的主要来源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孙潜彤 崔国强)
本文插图
【经济日报|沈阳市沈北新区:小康生活美如“画”】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推荐阅读
- 经济日报|按揭贷款面签变“云签” 购房贷款线上办你会用了吗
- 青年|盲盒经济:挖掘“未知”的魅力
- ?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874万应届毕业生注意啦!今年就业政策有新变化
- 经济日报|中央部门晒“账本”了,赶紧瞧瞧去
- 经济日报|数字经济放大招促消费 保就业突出一个“新”字
- 经济日报|基因测序可精准定位肿瘤踪迹 贝瑞基因公告最新进展
- 经济日报|无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标纠纷:侵权判定标准是什么
- 经济日报|2019年度中央部门决算集中公开 范围更广内容更细
- 经济日报|2019年度中央部门决算集中公开:部门账本更透明 绩效“体检”不含糊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潜力、韧劲在哪?10个数字为你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