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那只刷屏的抗洪大脚的主人找到了
这两天,全网被一只抗洪大脚刷屏了
照片中的脚已泡到起皱发白,
有些惨不忍睹
网友看到后大呼“心疼”
“这是谁的脚?”
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文章图片
14日,
在长江边的安徽省东至县
这只令人心疼的大脚的主人找到了!
文章图片
陈寿春在抢险现场。(受访者供图)
他叫陈寿春,
今年38岁,
是东至县人武部的民兵教练员。
受长江水位持续上涨以及多轮降雨影响
7月以来,东至县境内遭遇多轮洪水侵袭
7月11日中午,东至县香隅镇龙江口水厂附近长江大堤出现管涌,
危及当地10万居民饮用水安全!
“泥浆子从坡底往外直冒。”家住江堤旁的大妈毛金霞告诉采访人员,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还没见过这样严重的情况。
文章图片
14日无人机拍摄的该水厂全景。(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诺 摄)
形势危急!
当地抢险人员、武警安徽总队池州支队140名武警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东至县人武部同时组织90名地方民兵紧急支援,
陈寿春位列“前锋”。
抢险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五点多,当地武警支队、地方民兵共搬运黄土砂石约560多方,筑起高3米、长70米的围堰,消除了这处长江大堤的管涌险情。
他那只“网红脚”便诞生在两天前一次惊心动魄的堤防“保卫战”中。
文章图片
据陈寿春回忆,当时他负责灌制、运送沙袋,因情况紧急,在这条不足百米的泥泞土路上,需扛着沙袋小跑,“一袋几十斤,一扛到肩上,脚就陷进泥水里。”陈寿春说,陷得最深的一段,泥水直接淹到膝盖,好几个手指的指甲因沙袋挤压而折断。
抢险从下午1点半持续到深夜,当地又突降暴雨,大家浑身泥水不分,却未曾停下脚步。
文章图片
抢险救灾现场。(受访者供图)
12日凌晨1点多,陈寿春因为小腿抽筋不得已下场休息,短暂休息之后返场。
凌晨5点多,天蒙蒙亮,大堤渗出的江水返清,管涌险情终于化解。
整整16个小时,陈寿春等抢险救援人员共搬运黄土砂石约560多立方,在江堤内筑起了高3米、直径约70米的半圆形围堰。
文章图片
14日无人机拍摄的围堰全景。(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诺 摄)
东至县人武部部长南小勇回忆,在回来的路上,由于大家身上的衣服都沾满了泥浆,众人就把衣服脱了下来坐车返回。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在陈寿春的脚上,南小勇拍下了照片,发到了工作群里,引发第一波“心疼”。
如今,陈寿春的脚基本恢复,但腿上的伤疤还清晰可见,“这些都是洪水发给我的勋章。”他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4日,陈寿春的脚已经基本恢复,腿上伤疤依旧明显。(新华社采访人员 屈彦摄)
他2008年第一次参加抗洪,12年来,东至县的诸多险情现场,都有他的身影。
就在此次抢险前几天,东至雨势最大的时候,他去乡镇转移群众。
文章图片
抢险救灾现场。(受访者供图)
民兵陈寿春,是两个男孩的父亲,他说等孩子们长大后,要送他们当兵,“男子汉就要在这种时候多练练。”
妻子埋怨他,“一到汛期就见不到人。”由于不想让父母担心,每次出门抢险,他从来不说。直到13日,陈寿春的大脚照出现在网络上,父母才得知儿子又去抢险了。63岁的母亲找上门来叮嘱:“你外出抢险一定要小心啊。”
今天(14日)东至天气转晴,陈寿春依旧闲不住,在单位整理、保养抢险器材,“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雨,我得时刻准备着。”
对于自己的“网红脚”,他说,“其实当时无论拍谁的脚,基本也都是照片中的那个样子,有的兄弟的脚比我的还夸张。”
什么样的大脚能在惊涛中“逆行”?其实,只要身处抗洪救灾第一线,答案并不唯一。
灾难不“足”为惧,一足丈量英雄心!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 抗洪|那只刷屏的抗洪大脚的主人找到了】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推荐阅读
- 逆行丨广大退役军人闻“汛”而动驰援抗洪一线
- 抗洪战士的这些特别“仪式”,既让人捧腹又令人泪目
- 重庆公安|暴雨侵袭!梁平公安全力以赴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 重庆公安|15分钟转移5吨化肥!渝北警方抗洪抢险高效率转移物资获群众好评
- 洪水|抗洪关头,也要堵住谣言冒泡的缺口
- 中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粮、加多宝情系灾区,携手抗洪赈灾
- 各部队使用多种科技手段科学抗洪 多项创新科技成抗洪救援利器
- 抗洪抢险|各部队使用多种科技手段科学抗洪 多项创新科技成抗洪救援利器
- 蹦蹦蹦……抗洪大堤上这一幕幕让人意想不到|蹦蹦蹦……抗洪大堤上这一幕幕让人意想不到
- 抗洪|谢谢你!我最喜欢的棒棒糖,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