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科文中心|考编干货 | 专业基础知识中语文科目——诗歌鉴赏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考编干货 | 专业基础知识中语文科目——诗歌鉴赏
语文科目的教招考试中 , 常考诗歌类别有: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论道说理诗、思妇闺情诗、思乡怀人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等 。 那在教师资格证比试中如何鉴赏古代诗歌呢?
小编今天就来分类讲解咯 , 各位好汉请抱拳!
北师大教科文中心|考编干货 | 专业基础知识中语文科目——诗歌鉴赏
本文插图

01、赠友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 , 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 , 鉴赏时要关注送别诗中的时空意象和常见物象 , 如离别诗中常出现的“日暮”“斜阳”“月夜”“清晨”“暮钟”等表明时间的意象和“长亭”“南浦”“客舍”“曲江”“阳关”等表示地点的意象 , 以及“寒蝉”“杨柳”“浮云”“孤舟”“浊酒”等表离情别意的物象 。 艺术手法上常常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 常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舍的离情、情深意长的感恩、孤寂惆怅的悲伤;或借诗一吐心中积愤、表明高风亮节的志向、传达真挚坦诚的勉励等 。 鉴赏时应注意所写之景的色调对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 。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 , 愁听清猿梦里长 。 ”
02、羁旅行役诗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 , 滞留他乡 , 漂泊无定 , 往往容易触景生情 , 感时生情 , 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独处、清明踏青、暮春清秋、途穷日暮 , 自然而然会引发对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的感伤 , 触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 常用的手法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 鉴赏时要抓住意象 , 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 , 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还应说着远行人 。 ”
羁旅行役诗大多具有感时生情、以景显情、用典含情等三个特点 。
03、论道说理诗
古代哲理诗 , 意境深远 , 启迪心扉 , 以理趣见长 , 耐人寻味 。 表达形式有借景说理 ,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有即事说理 , 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托物说理 , 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
哲理诗往往是叙议结合 , 寓理于事 , 寓理于景 。 常常借助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 。 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 , 首先要品味诗句 , 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 , 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 , 由此及彼地联想 , 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 如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 , 痴心儿女挽留春 。 芳菲歇去何须恨 , 夏木阴阴正可人 。 ”
04、思妇闺情诗
思妇闺情诗主要有宫怨诗和闺怨诗两类 。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 , 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 如汉乐府《怨歌行》:“常恐秋节至 , 凉飙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 , 恩情中道绝” , 运用比喻写出了“君恩无常”;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 , 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 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 , 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封侯 。 ”
05、思乡怀人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 , 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 , 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 ,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 ,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
其特点多借景抒情 , 寓情于景 , 望月伤心 , 见花落泪 , 听雨思亲 , 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 , 因而此类诗中常有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 。 如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 千里念行客 。 飞云过尽 , 归鸿无信 , 何处寄书得 。 泪弹不尽临窗滴 , 就砚旋研墨 。 渐写到别来 , 此情深处 , 红笺为无色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