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从征联要求看对联对句的主题和字词对应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从征联要求看对联对句的主题和字词对应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有一原创征联 , 题为【秋】 , 上联:风吹叶落千林瘦(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平仄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 , 难度标记:???????? , 作者自谦引玉下联:雪舞梅芳万水悠 。 本人读后首先感到确有难度 , 应该可以达到五星级 , 尤其是平仄要求严格 , 对起来殊为不易 。
对联|从征联要求看对联对句的主题和字词对应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插图

然而 , 仔细揣摩这一征联的示范对句之后 , 却觉得该示范对句并没有满足出句者自己所提出的秋的主题以及字词或词语对应的要求 。 既然主题是秋 , 出句也是描述秋 , 显然对句也应说及秋 。 但遗憾的是 , 出句者给出的示范对句却是描述冬的 ,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 , 既然描述冬为何随后又说及水呢?冬水不结冰吗?万水和雪和梅芳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此外 , 根据出句的词语体现的内在逻辑 , 风吹落了叶 , 所以千林瘦 , 那么对句雪舞了导致了梅芳了吗 , 因而万水就可以悠了吗?可见示范对句的词语并没有体现出与出句相对应的逻辑关系 。 因此 , 本人以为这一对联的对句示范性不尽适合 , 可能偏离了征联出句的初衷或本意 。
对联|从征联要求看对联对句的主题和字词对应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插图

对联|从征联要求看对联对句的主题和字词对应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插图

对联|从征联要求看对联对句的主题和字词对应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插图

或许也正因如此 , 有应联所出的对句多数也受这一征联出句的影响或偏离了秋的主题或缺乏相应的逻辑 。 例如 , 雪化春来万物生 , 霜降林寒万水枯 , 日沐花开万稻肥等与秋的主题立意相去甚远 。 又例如 , 水掩花浮万朵红 , 雨润花开万朵肥 , 雨打花荣满院红 , 雨润根深万树肥等在词语的逻辑表达方面与出句都不尽相对应 。 即使是有一比较好的对句“月洒霜白万里秋”虽然保持了秋的主题 , 但词语表述方面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逻辑关系 。 具体来看 , 征联的出句“风吹叶落”是兼语式 , 呈现出使役关系或因果关系 , 而“月洒霜白”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 即“月洒霜”可看成是主谓宾关系 , 但“洒霜白”是难以成立的 , 也就是说不能构成使役关系或因果关系 ,“霜白“不是月洒出来 , 因而与“风吹叶落”不能形成逻辑上的对应 。 此外 , “白”不是动词 , 与“落”不对应 , “万里”是数量词 , 与数词加名词结构的“千林”不对应 , “秋”是名词与形容词的“瘦”不对应 。 由此看来 , 应对对联的出句 , 不仅应该注意平仄格律等形式 , 还要考虑主题 , 尤其是要考虑字词或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 , 使得对联能够更加贴切和严谨 , 并更丰富多彩 。
对联|从征联要求看对联对句的主题和字词对应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插图

鉴于以上问题 , 本人试作如下对句 , 以期在主题和字词或词语搭配及其蕴含的内在逻辑关系方面都有所顾及并尽量体现出与对联出句的相互对应:
上联:风吹叶落千林瘦
下联:雨润花开万果娇
从平仄韵律来看 ,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仄相互对应 , 符合要求 。 从主题表达来看 , 对句“雨润花开万果娇“呈现了秋天的景象 , 因为秋天也有鲜花开 , 而果实是秋天的最大特征 。 从字词对应来看 , 雨对风 , 花果对叶树 , 娇对瘦 , 基本是可以接受的 。 从词语关系来看 , “雨润花开”属于兼语式而且可以表达因果关系 , 开花结果实属自然现象而且存在着内在的因果逻辑关系 , 而用“娇”字描述“万果”主要是着眼于心理投射 , 否则的话可以用“香”字来代替 , 与“瘦”是基本对应的 。 那么 , 整体来看 , 这句下联应该是达到了征联者的要求 , 虽然可能有所牵强 , 如“万果” , 但基本做到了与征联的关于秋的主题保持一致 , 字词或词语的语法和语义表达上联基本契合对应 , 可以形成一幅比较对应和贴切的对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