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鲁牵手岭南演绎汉风遗韵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齐鲁牵手岭南演绎汉风遗韵
本文插图
镶宝石铜带钩(山东博物馆藏)
本文插图
鎏金铜熏炉(齐文化博物院藏)
本文插图
【山东|齐鲁牵手岭南演绎汉风遗韵】
汉 鹤踏龟背铜博山炉
(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戴华刚
史载 , 汉武帝统一南越后 , 凭借海路拓宽海外贸易规模 , 兴起了海上交易之路 , 一条以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 有趣的是 , 在这条史诗级的海路上 , 原本相隔甚远的山东与岭南都是重要节点 , 人们不禁好奇:汉代的山东与岭南 , 这对小伙伴彼时之间是如何往来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近期线上、线下同步推出的特展“齐鲁汉风”可以揭晓答案 。
据传 , 汉武帝曾7次东巡海上 , 大力开发海洋交通 。 展览中一件魏家庄汉墓出土的鹤踏龟背铜博山炉 , 描绘了一只仙鹤立在龟背上的形象 , 造型精巧别致 。 在古代传说中 , 蓬莱、瀛洲等仙山由巨龟背负着在海上漂浮 , 仙鹤则是仙山上常见的灵物 。 这些都体现了汉代时期山东开放的海洋文化 。 而海洋文化的交流互通 , 往往比陆上交流更为便捷、多元 。
354件精品文物里 , 一件出自山东的裂瓣纹银豆 , 便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出土的银盒造型极为相似 。 这类裂瓣纹银盒或银豆 , 通常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有关(裂瓣纹又称蒜头纹、花瓣纹 , 是西亚传入的纹饰) 。 从造型和材质等方面评估 , 这两件银器很可能是同一批货 , 从海外输入中国之后被分销到不同的地区 , 且都成了王室珍藏 。 至于豆与盒的不同造型、盖钮和器座的加装 , 大约是因为根据山东、岭南两地的民俗特色和使用者需求 , 进行了本地化加工 。
岭南与山东 , 虽然相距千里 , 但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都居于重要的地位 。 通过展品比对鉴赏 , 也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华“大一统”历史进程 。
就拿玉器来说 , 先秦时期 , 组玉佩是人们最重视的佩饰 , 其长度是贵族地位尊卑的象征 , 身份越高 , 组玉佩越长 , 行走时步子也越小 , 时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贵族的风度 。 到了汉代 , 已不讲求大贵族必须小步慢行的周礼 , 因此 , 虽然山东许多大墓中的玉器出土不少 , 但组玉佩并不多 , 而南越王墓在这方面颇具战国余风 , 出土了不少精致的组玉佩 。 又如济南汉墓主人面部盖有玉片制成的玉覆面、枕虎首玉枕 , 对比南越王赵眜的丝缕玉衣 , 就能摸清汉代丧葬习俗的很多重要细节 , 以及玉葬文化一脉传承的多个方面 。
最具特色的葬玉器物是“玉覆面” , 最早出现于西周 , 用各种玉料对应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征制成饰片 , 缀饰于纺织品上 , 用于殓葬时覆盖在死者面部 , 以示尊崇 , 后人称为“玉葬” 。 展览中的“玉覆面”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它的做工——全面玉片没有一处打孔 , 据研究员推断 , 该玉覆面可能是通过缠绕缝缀 , 或使用黏合剂粘到织物上 , 这大概是墓主人有所忌讳 , 可能是怕灵魂从孔中逃走 。
“玉覆面”的升级迭代品则是南越王博物馆的“丝缕玉衣” 。 汉代 , 玉衣成了皇帝和贵族的专用敛服 , 汉代文献称为“玉匣” 。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使用金缕玉衣 , 诸侯、第一代列侯、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 。 但在西汉时期 , 玉衣的等级制度还没形成 , 如中山靖王墓出土的刘胜与窦绾的玉衣 , 就是金缕玉衣 。 这时候古人可能只重视玉 , 至于缕线所用材质 , 并不看重 。 作为地处岭南的南越国 , 与西汉中央若即若离 , 在制度上效仿西汉 , 又不经意间保持距离 , 显示南越国与西汉的非君非臣关系 。
推荐阅读
- 江洲儿郎|山东退伍兵倒四次火车支援江西:灾难面前,我们都是江洲儿郎!
- 传家宝|山东老农珍藏400多年的“传家宝”,专家24次登门,终于上交
- 平阴广播电视台|“鸟中熊猫”震旦鸦雀首次现身山东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
- 山东|山东在建一座新的高铁站,站台规模6台15线,车站等级为一等站
- 商鞅变法|山东诸侯为何不学秦国彻底变法?变法不同于改革,想变未必就能变
- 人类调研所|董璇牵手小11岁新男友,高云翔朋友圈痛哭:“我终于失去了你”
- 孔夫子旧书网|旧时光——山东胜利油田
- |山东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 山东卫生新闻网|平度市人民医院 | 三维重建技术精准助力肺部微创手术
- 思思星座谈|在8月份期间,桃花逆袭,姻缘归位,与旧爱重牵手的四大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