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百名记者进百村|咱村地下有“粮仓”
文章图片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赵恒
小暑时节 , 淮阳时庄村的老把式们忙完庄稼活后没闲着 , 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办:看“粮仓”!
文章图片
“粮仓”位于时庄村的正下方 , 看上去只是嵌在地里的几个大圆圈 。 这些大圆圈可不一般 , 从去年开始 , 省考古队的专家就在这儿忙活 。 “这是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 , 命名为‘时庄遗址’ , 初步判断是最早的古代粮仓 。 ”有关专家说 。
文章图片
专家的话让村民大吃一惊 , 没想到在这个平时打粮、晒粮、储粮的地方 , 地底下居然有个养育先人的粮仓 , 年代竟还如此久远 。
从古至今 , 时庄所在的淮阳就是粮食主产区 , 这里不仅盛产粮食 , 也盛产关于粮食的故事 。
“4000年 , 比老包陈州放粮还早3000年呐!”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说 。 对古粮仓的研究 , 源自老时一次意外的“放弃” 。
一个渴望发展的传统农业村 , 千辛万苦拉来了总投资1.6亿元、年可创收1500多万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 没成想在厂址勘探时发现了遗址 。
“粮仓”来了 , 项目停了 , 村民急眼了:“不就是一些黄土夯砌的高台吗 , 不顶吃也不顶用 。 放着大项目不干 , 是不是傻?”
可随着遗址发掘进展 , 通过考古队的讲解 , 深埋在村民心底的文化传承意识渐渐觉醒:这个遗址不是简单的黄土 , 而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 是时庄人的根和魂 。
文章图片
时庄人突然觉得:“以前咱种粮食是给国家作贡献 , 往后咱把‘粮仓’看好也是给国家作贡献 。 ”
想通了的庄稼人把遗址挖掘与保护当成了自己的事儿 。 省文物考古院副研究员、时庄发掘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很好奇:“从未见过如此支持考古的村 , 不论是占地还是砍树 , 没有一个人阻拦 。 ”
古粮仓成了时庄人的光荣 , 可把粮仓的事儿说清 , 没有文化可不行 。 “这一年多 , 大家闲了会翻翻考古书籍 , 没事就跑去工地瞅瞅 。 村里讲理的人多了 , 吵架的少了 。 ”时兴荣说 。
邻村人现在都说时庄人可“拽” , 走路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 。
“可不 , 俺村有历史有文化 , 大家伙儿有的是‘豪横’的底气 。 ”脚下是刚刚丰收的大地 , 心里揣着老祖宗留下的粮仓 , 时庄人的腰杆儿比啥时候都硬 。
“时庄遗址既是龙山文化也是粮仓文化 , 所蕴含的是咱对土地、粮食和粮仓天然的厚爱 。 ”在时庄人看来 , 古粮仓过去装的是物质食粮 , 如今装的是精神食粮 。 围绕这笔文化财富做文章 , 将来一定能吃上致富饭 , 端上“金饭碗” 。
“全省文旅大会不是说 , 要以大遗址打造文旅品牌吗?”时兴荣说 , 村“两委”班子已经研究了 , 保护好时庄遗址 , 依托龙山文化 , “咱村也要发展以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化旅游 , 不管是种粮 , 还是护粮仓 , 咱都是好把式!”
采访手记
时庄 , 一个传统农业村的文化觉醒 。
推荐阅读
- 好事儿娇娘|蓝河加码《脱口秀大会》,年轻文化现在都是这么玩的
- 三下乡.志愿服务|重邮移通“三下乡”:溯汉字演变,守文化传承
- 文化|天津“夜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味”
- 市南区|中外艺术家齐聚 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讲堂”启幕
- 阿木爷爷 、李子柒、滇西小哥……他们这样把中国文化“安利”给世界
- 教育|面试热点汇总 | 文化类:云端方可在线 教育理应深思
- 乐居网福州|惊艳!福州版“清明上河图”即将亮相!市区再添两大文化打卡地
- 政府|国家统计局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专业Ph.D揭秘
- |抖音河北女大学生用酱油画《清明上河图》 网友:文化突然有了烟火气
- 文化|大朗小学生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