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型|“一树之高”练合成,看五种机型如何攥指成拳

【机型|“一树之高”练合成,看五种机型如何攥指成拳】一次低空作战 , 五种机型“攥指成拳” 。南部战区陆军某空中突击旅加快新质战斗力建设——
一树之高 , “合成鹰群”列阵出击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陈典宏 通讯员 杨元庆
编者按军事变革浪潮风起云涌、日新月异 , 变化从无止境 。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 , 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 , 错失发展机遇 , 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
转型发展的新征途上 , 充满机遇和挑战 。我们只有以“一觉醒来就怕落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 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 , 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战场制胜的先机 。南部战区陆军某空中突击旅加快新质战斗力建设 , 低空作战有了“合成鹰群” , 成为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主力 。这一新景观的背后 , 是我军主动重塑力量结构、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跨越 。
铁翼飞旋 , 狂飙突起 。夏日热浪里 , 南部战区陆军某空中突击旅数十架战鹰掠过“一树之高” , 展开实兵演练 。
演练场上 , 一幅崭新的战斗图景跃入眼帘:飞抵目标空域 , 侦察直升机率先前出 , 全面侦测战场 , 寻定“敌”要害;武装直升机紧随其后 , 根据共享信息对“敌”实施火力压制 , 夺取制空优势;运输直升机隐蔽接近 , 利用掩护灵活调整队形 , 在预定地域悄然实施机降……
“一次低空作战 , 5种机型‘攥指成拳’ 。”纵观陆空战场 , 该旅领导感言:得益于新型直升机陆续列装 , 大机群、多机型战法得到创新运用 , “一树之高”呈现体系作战新景 , “合成鹰群”列阵出击 , 锋芒初露 。
以往沙场点兵 , 年轻的陆航部队多以单要素、单课目、单机种参演参训 , 群鹰列阵看似壮观 , 实则机型单一、作用单一 。
打造合成化飞行部队 , 才能赢得低空战场的制胜先机 。随着多机型组成的“合成鹰群”搏击低空 , “飞起来”的陆军作战半径、能力半径、任务半径由地面延伸到空中 。陆航兵种的战场角色、作战目标渐趋多样化 , 成为跨越地面障碍、实现垂直打击的拳头力量 。
“一树之高”练合成 , 是艰难的“换羽”之路 。组织大机群、多机型合成训练 , 绝非易事 。对这支成立不久的建制旅来说 , 更是困难重重:地域空域、航管气象、飞行指挥、地勤保障等诸多挑战 , 个个是“拦路虎” 。指挥员必须熟知各种机型的战技术性能 , 才能精确制订训练计划;飞行员除了要熟练驾驶战机外 , 还要掌握多机协同、战斗编队等多种技能……
越是改革转型越要勇于担当 , 越是荆棘密布越要敢为人先 。该旅党委深知没有捷径可走 , 带领官兵从最基础的课目学起练起 , 打牢了空中突击的战斗力基础 。
飞行员多机型驾驶能力是“合成鹰群”综合作战能力的基础 。该旅积极推进飞行员改装训练 , 由易到难 , 组织数十种改装课目飞行 。他们细化训练架次、飞行时间和课目完成时限 , 从训练质量、战法运用、特情训练等方面进行科学监控 , 提高改装训练质效 。目前 , 该旅所有机长和飞行教员 , 均具备两种以上机型驾驶能力 。
“合成鹰群”呼唤合成素质 。该旅积极为飞行员量身打造多兵种岗位训练计划 , 选派素质优秀的飞行员赴步兵、炮兵等专业分队见学 , 加深对地面作战形式和空地协同战法的理解掌握 , 强化兵种互通的协同能力和战术素养 。飞行员艾鹏先后在装甲步兵、自行火炮、通信导航等5个岗位进行见学锻炼 。如今 , 该旅像艾鹏一样有两个以上兵种战位锻炼经历的飞行员已达20余人 。
晨曦微露 , 又一个平常的训练日 。高空区域 , 定速巡航、编队飞行等基础课目训练轮番进行;低空区域 , 护航侦察、对地攻击等战术课目研练正酣 。一天下来 , 按照“一日多场、一域多层”的飞行组训新模式 , 该旅战机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 。同时 , 长时间、高频率、多机型的飞行训练 , 倒逼机务、航材、油料等一系列飞行保障要素加速能力升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