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自称“小僧”,为何境界就是不一样?

同样都是自称“小僧” , 为何鸠摩智和虚竹的境界就是不一样?文/无计读书金庸老先生的《天龙八部》有一位可爱的反派 , 就是鸠摩智 。 鸠摩智何许人也?扎个蓬松的丸子头 , 戴着黄色围脖 , 身披蓝色僧袍 , 脚穿芒鞋 , 一派神采飞扬的自信 , 游走于武林中 。 他师承吐蕃国密教 , 身兼吐蕃国师一职 , 外称大轮明王 。 为了六脉神剑来到中原 , 想凭借自身的天资聪颖学会这一武学秘籍 , 好扬名立万 , 让武林人士对他膜拜赞叹 。 可惜天下之大 , 四海列国 , 武林高手能把鸠摩智打的出师未捷身先伤的比比皆是 。 最终这个扬名立万 , 功成名就出风头的花蕾还没绽放就化作一地的花瓣 。同样都是自称“小僧”,为何境界就是不一样?
学艺不在多 , 贵在精 。 鸠摩智初入中原 , 就去了大理 。 妄想以自己那个武学典籍去交换大理段氏祖传的六脉神剑 , 岂料六脉神剑被枯禅大师一把火给烧了 。 枯禅大师问自己的弟子 , 所学的六脉神剑到了几层的境界 。 弟子无一不惭愧 , 自己的修行还没有到家 , 就不应该去眼馋奢想别人的武学典籍 。 与此相反的是鸠摩智 , 对武学非常的痴迷 , 总喜欢去学习各个门派的功夫 , 来达到他神功盖世天下无敌的状态 。 但是往往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连带原本的功夫“火焰刀”未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现实生活中 , 好多人都是这样的一种态度 。 总是觉得多学各种技术 , 懂百家之长 , 就能安身立命 。 但是却做不到技术精湛 , 多是一知半解 , 知之甚少 , 模棱两可的状态 。 就好比中医来说 , 深入了解一门疾病的救治是非常有必要的 , 而且做到事无巨细 , 这样才能更加的专业 , 科学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 若是原本的专业技术都没研究好 , 弄明白 。 就急功近利的去接触另一个学科的内容 , 那不仅是对自己原本专业知识的懈怠 , 还是止步于目前认知的狭隘范围 。 如果自诩学了一身的才艺 , 有时候自己却无的放矢 , 也是一种对自己沉重的负担 。鸠摩智就是这样的贪心不足 , 学了火焰刀、少林寺绝艺、小无相功、易筋经 , 结果急于求成练功练出内伤 , 走火入魔 。 这样的武痴 , 好可怜 。 纵使神功在手 , 又不能自已 , 派不上用场也就算了 , 还屡屡被人打败 , 成为手下败将 。 所以专注于一项事情 , 用心刻苦钻研 , 定能做到尽善尽美 。 长久以往 , 总结出规律、方法 , 技艺必是精湛 。 到时候炉火纯青 , 都不在话下 。同样都是自称“小僧”,为何境界就是不一样?
生活不易 , 不必太贪功恋势 。 鸠摩智作为吐蕃的高僧 , 张口闭口都是自谦“小僧” , 实则内心并不屈就 , 狂妄自大 。 来到中原不过就是想追求神功盖世 , 成就他天下第一的虚名 。 而且他对江湖上的高手 , “南慕容北乔峰” , 总是抱着一种挑衅的心理 。 自从把慕容复打败了 , 就更加助长了内心嚣张傲慢的气焰 , 还口出狂言 , 世上能与贫僧打成平手的没有几人 。 可惜姿态还没做够 , 乔峰一出场 , 两人交手 , 瞬间把这位自大的鸠摩智嚣张傲慢的姿态给打得一丝不留 , 事后鸠摩智忍着不适匆忙告辞 , 躲到角落吐血去 。鸠摩智的贪功恋势 , 狂妄自大 , 往往是现在众生的真实写照 。 人性普遍的一个弱点就是 , 只要取得一点点小小的成绩 , 就骄傲自满 , 认为自己可以上九州揽月 , 下五洋捉鳖 , 一时之间迷失在东南西北不知方向 。 在职场中犯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愚不可及的 , 不仅让同事觉得你作还会让领导觉得你过于自负 , 对于把工作安排给你都会产生疑惑你能否胜任 。 所以年轻人初入职场不要太过于表现自己 , 就算是懂 , 有时候也要装作不懂 , 多聆听多探讨多指教 。谦虚的人大家都喜欢 , 毕竟看到有人认真倾听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见识也是一种享受 。 像虚竹 , 也是张口闭口小僧 。 但是虚竹的作态十足的谦卑尊敬 , 反观鸠摩智睥睨般的高调 。 鸠摩智的贪功恋势主要表现在拿到了易筋经后 , 狂笑不已的状态 。 要踢馆少林寺 , 到时候就是他大显神通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 看这时候的鸠摩智 , 完全没有高僧意识 , 学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功成名就 , 名扬四海 。最后让他幡然醒悟的是 , 被慕容复打败到枯井 。 走火入魔发作 , 被段誉吸走了功力 , 这时候他再无功夫 , 终于明白了 , 一切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 应作如是观 。 走出了枯井的鸠摩智犹如再世为人 , 从此一心钻研佛法 , 到后面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高僧 , 普渡众生 。以往鸠摩智过于执着贪功恋势 , 被名利蒙蔽了双眼 , 所以后面的一无所有 , 才能清楚的认识到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如今社会的物欲横流 , 大家都是沉浸在其中 , 贪功恋势也属常态 。 但是不必过于执着 , 要保持本心 , 不忘初终 , 毕竟初终难求 。 当下的报考公务员的很多应届生 , 很多都是胸怀宏图大志 , 要干一番事业 。 但是当他们真真正正做到了那个位置 , 内心的欲望追求就浮现出来了 。 也就产生了人们常说的贪官 , 当利益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 最后终有破裂的 。 面临着司法审判牢狱之灾 , 回首往事可能会泪流满面 。《六祖坛经》写到:“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 ”我们应该以一种出世的心态 , 看待入世的人生 。 一切众生 , 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 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