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籍|宋朝重文轻武,为何民间关于三国人物的话本,多以武将为主?( 三 )


名著典籍|宋朝重文轻武,为何民间关于三国人物的话本,多以武将为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重武”情节寄于三国故事当中
所以在北宋年间人们对于三国时期人物的认知基本上都有着能征善战的影子存在 , 就以曹操为例 , 根据正史当中记载:除了军事领域 , 曹操在文化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 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要不然怎么会培养出曹丕这样的儿子 。
但到了北宋年间像这种对于曹操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描述基本上很少能看到或是听到了 , 基本上更多的是在战场之上的军事指挥能力 , 一代枭雄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
除了曹操以外三国时期的其他两位君主刘备和孙权也都以是乱世枭雄的形象存在于民间 。甚至在苏轼的诗中 , 孙权都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 以威勇过人对其进行形容 , 而且这也并不是只有苏轼一人觉得是这样 。
从《全宋词》当中的很多诗句当中都能看出孙权武将的形象 。相较而言刘备则比较弱一些 , 在北宋民间也是以为君主的影响 , 并未展现过多的武将之风 , 这主要也是因为在刘备手下的将领众多 , 对他的描述也就相对而言较少了 。
我们还是很容易就可以发现除了上文所说的三国时期的武将实力在北宋年间明显夸大了以外 , 其中很多君主在民间故事以及诗词中也被明显的武将化 , 这其实正是源自于民间在长时间“重文轻武”环境压抑下所爆发出来的“重武”情节 。
名著典籍|宋朝重文轻武,为何民间关于三国人物的话本,多以武将为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语:
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造就了人们对于历史认知的不同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也能明显的感受出来北宋民间对于三国时期人物的认知呈现出一种“武将化”的趋势 , 大部分将领也被冠上了骁勇善战的标签 , 甚至有一部分还被不断夸大与历史事实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
当然这些认知方面的不同主要也是源自于北宋年间对于民间习武之人的长期压制 , 在长时间的思想压制下 , 人们也只能另寻出路 , 将这些感情寄托于民间的故事当中 , 这也是北宋年间民间“重武”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
参考文献:
《三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全宋词》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 , 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