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王昌龄的这些好诗,值得一读再读( 三 )


王昌龄|王昌龄的这些好诗,值得一读再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文嘉补文徵明楷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 , 南京博物院藏
【王昌龄|王昌龄的这些好诗,值得一读再读】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 , 闻歌始觉有人来 。
“采莲曲” , 原为乐府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 。梁元帝萧绎《采莲曲》有“莲花乱脸色 , 荷叶染衣香”之句 , 王昌龄诗由此脱胎而来 , 但却有胜出不止一筹的出蓝之美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夏日荷花与采莲少女交融在一起 , 荷叶罗裙 , 芙蓉笑靥 , 人花莫辨 , 写景即是写人 , 写景即是写情 , 这两个新鲜的富于绘画美的比喻 , 使人与景水乳交融 。如果说 , 前面两句还只是静态的色彩鲜明的水彩画 , 那么 , 后两句动态的刻画 , 就更加强了诗的魅力 。全诗以巧比妙喻为构思的核心 , 将自然美与人物美融合 , 将静态描绘与动态展现交织 , 展示了采莲的劳动场景 , 塑造了流散着莲荷芬芳的人物形象 , 表现了青春向上的朝气 。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 , 暂将团扇共徘徊 。
玉颜不及寒鸦色 , 犹带昭阳日影来 。
古时后宫女子 , 有的人从十六七岁被选入宫到六七十岁老死宫中 , 都没见过皇帝一面;有的人得宠一时不久便被冷落 。这些女子的命运是令人同情的 。写这些宫中女子被冷落的哀怨 , 就是“宫怨” 。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才德姿容兼备 , 开始很受宠爱 , 但后来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 , 就冷落了她 。传说她曾写过一首《怨歌行》 , 又叫《团扇诗》 , 以团扇见弃喻遭受冷落 。王昌龄这首诗 , 写的就是班婕妤在长信宫寂寞孤独的生活 。
七绝只有四句 , 在这么短的诗里 , 还要传达出一种感发的力量 , 就必须注意感发的形成 , 也就是内在感情和外在形象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由心及物是“比” , 由物及心是“兴” 。王昌龄的这首诗是“比” , 是他内心之中先有了一种怨情 , 然后假借着团扇、寒鸦、日影这些形象 , 把怨情表现出来 。
王昌龄|王昌龄的这些好诗,值得一读再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 , 分付鸣筝与客心 。
岭色千重万重雨 , 断弦收与泪痕深 。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所途中 , 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我国古典诗歌中 , 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 。而江上见月 , 月光与水光交辉 , 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 。“孤舟微月对枫林” , 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 , 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 。此情此境 , 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 。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 。“水调子”(即水调歌 , 属乐府商调曲)本来哀切 , 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 , 怎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弹到激越处 , 筝弦突然断了 。但听者情绪激动 , 不能自已 。这里不说泪下之多 , 而换言“泪痕深” , 造语形象新鲜 。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 , 颇具特色 , 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 , 浑融含蓄 , 而非刻露 , 《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 , 不以追琢减称” 。
王昌龄|王昌龄的这些好诗,值得一读再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胡远《秋江访友纨扇》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 , 春酒相携就竹丛 。
莫道弦歌愁远谪 , 青山明月不曾空 。
陈独秀《本事诗十首》(其四)有句云:“丹顿裴伦(即但丁、拜伦)是我师 , 才如江海命如丝 。”德国大诗人歌德也曾说过:“天才的命运注定是悲剧 。”这 , 也可以说是天才诗人王昌龄一生命运的写照 。三十年仕途 , 二十年迁谪 , 盛年时又在穷乡僻壤虚掷黄金般的岁月!但是 , 他毕竟曾是“盛唐之音”的歌手 , 写出过高唱入云的边塞诗的他 , 与李白为莫逆之交的他 , 其性格的基调是刚烈而豪放的 , 这首诗里 , 他抒写的是夏夜沅水之滨野宴的情景 。这既是他倾心自然苦中作乐的心理调适 , 也是他豪迈性格的自然流露 , 更是他对迫害者的抗议和对苦难命运的抗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