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清华大学教授谈:我为什么不喜欢学术圈子呢?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清华大学教授谈:我为什么不喜欢学术圈子呢?
来源:静嘉读书
编辑:学长
本文插图
作者:刘瑜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摘自《送你一颗子弹》
回国之前 , 给以前一个老师打电话 , 为以后回国教书探路 。 谈话期间 , 老师不断蹦出这样的词汇:
“每年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量”、“教学量”、“基本工资”、“外出讲课工资”、“评职称规则”、“项目申请”、“五年考核”……
我突然两眼一抹黑——这就是我要过的生活么?一层层的套子 , 不断地往里钻?
总有一种冲动:老子去做自由撰稿人算逑了 。
那天某电视台重放老片、Jack Nickson演的《飞越疯人院》 。 我看得津津有味 , 并想象福柯同学就坐在我身边 , 不断讲解日趋理性化的文明如何摧毁人类自由的天性 。 我觉得导演没准就是读了福柯的《疯狂与文明》 , 于是决定拍一部电影给它做注脚 。 今天我突然觉得 , 那个电影不但是给福柯的书做注脚 , 也是给我的生活做注脚 。
我不喜欢学术圈子 , 就是个“学术产品”的流水线而已 , 这一点美国中国都差不多 。 跟智不智慧没啥关系 , 重要的是标准化 。
拿美国所谓搞“中国研究”的学者来说 , 无非就是几道“工序”:
第一 , 到中国某市或某县或某乡去收集一点在中国是个人就知道但是却能引起美国学术圈子啧啧称奇的“经验材料” , 比如中国现在有很多土地纠纷耶 , 退休工厂闹示威耶 , 官员很腐败耶 , 农民闹上访耶 , 乡镇企业不行了耶……
第二 , 把这些材料整理整理、字码齐 , 行分对 , 历史弄一章 , 现状弄两章 , 前景弄一章;
第三 , 加点“理论”的“佐料” , “与那谁谁谁说的……不同 , 这些材料说明了……”反正文科的理论没有定论 , 大家转着圈说原话就是了 , 前年A说社会信任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 去年B说社会信任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用处 , 今年C又说社会信任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 后年D又说社会信任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用处……有用……没用……有用……没用……有用……没用……得 , 几百个人就靠这个吃饭了 。 如果是搞比较文学之类的 , 这个工序上又必须弄些故弄玄虚的词汇 。 什么“此在”啊 , “现代性”啊 , “逻格斯中心主义”啊 , 等等等等 。
第四 , 弄出一个常识性的、跟我外婆认识水平相当的、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我外婆认识水平的结论 , 然后拿着这个结论到处开会 , 发paper , 出书 , 评职称 , 当专家 。
比如前几天我去听一个讲座 , 该教授在美国在世的“中国研究”专家中 , 大约能排前5名了 。 伊研究安源大罢工 , 我听半天 , 感觉其基本的结论就是:安源大罢工的领导人顺序本来是L、L、M , 但是后来因为政治原因 , 修正成了M、L、L 。 这似乎也没错 , 但是犯得着为了这个结论花个几年时间 , 研究基金n万 , 弄出一本书n个论文吗?
每次听这样的讲座、看这样的书 , 到最后我总有一个感觉 , 就是:So——?
本文插图
在我眼里 , 美国的所谓“中国研究”基本就是一系列的深度新闻报道 。 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如新闻报道:因为新闻报道还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 还要求有时效性和“新鲜感” , 而且一个采访人员还不能指望靠一、两次采访吃五年饭 。
大部分美式社科学问的特点就是:精致地平庸 。 (相比之下 , 中国社科学问到目前还大部分停留在“不精致地平庸”这个水平上) 。 美国这个体系不太关心你是不是平庸 , 但是非常关心你是否精致 。 以前一个经济学朋友跟我说:只要我用数个复杂的模型作为论证方法 , 哪怕我的结论是“人渴了就想喝水”这样的废话 , 也会有很多杂志愿意发我的文章 。
推荐阅读
- 玩车教授|7.18万起国产精品SUV出1.5T版,帅气好看,真没啥挑的了!
- |张其成教授为何说:修心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 玩车教授|空间大还贼舒服,这些上档次的新车能火?
- 台州音乐台|“小院士”“张教授”龙凤胎姐弟的日常生活,真有趣!
- 斗草|三个女孩儿一台戏——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39)三个女孩儿一台戏
- 侃车e族|大家让让,“潮流教授”大狗来了!
- 玩车教授|汽车市场变动物世界?7.58万起的欧拉白猫这样买最划算!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金玮教授:当心血管疾病遇上镁,20%的人都中枪了!
- 漫画|对你也有用吗?这个“点子”改变了周中华画家教授一生
- 肺功能|钟南山院士、郑劲平教授呼吁:肺功能检查技术在基层推广普及!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