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中国—东盟自贸区塑造世界经贸新格局

10年来双边货物、服务贸易高速增长
【北京日报|中国—东盟自贸区塑造世界经贸新格局】 中国—东盟自贸区塑造世界经贸新格局
南国夏季 , 在广西东兴、云南畹町等边境口岸 , 一辆辆大货车排队等待通关 。 由于受新冠疫情冲击相对较小 , 中国和东盟贸易一如既往的强劲 , 今年1月至5月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4.2% , 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2010年1月1日 , 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 。 10年来 , 双边货物、服务贸易高速增长 , 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 自贸区用“黄金十年”塑造了世界经贸新格局 。
成全球经济增长一个新“引擎”
6月 , 在北部湾港钦州码头 , 不时有满载货物的巨轮靠岸停泊 , 装卸货物的车辆进出有序 , 港口一派繁忙 。
“即使在疫情较为严峻的3月 , 公司还新开了一条前往东盟国家的航线 , 一季度公司接到的前往东盟的订单增长约30% 。 ”上海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总经理魏仁国说 。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港 , 广西北部湾港已开辟27条外贸航线 , 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 。 受益于快速增长的中国—东盟贸易 , 今年前6个月 , 北部湾港逆势飘红 , 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2652万吨 , 同比增长15.56% ,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8.04万标箱 , 同比增长约28.54% 。
繁忙的贸易景象同样在中老、中缅边境上演 。 畹町水产品交易市场位于云南瑞丽 , 每天上午满载印度洋螃蟹等水产品的货车经畹町进入内地 , 走进千家万户 。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说 , 中国和东盟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 自贸区的建成和关税水平的大幅降低使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效率大幅提升 , 贸易增长是必然结果 。
商务部数据显示 , 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已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 , 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 。 2002年自贸区启动建设时双方贸易额只有548亿美元 , 2019年突破6000亿美元 。
服务贸易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东兴做生意的越南商人范文秀将最后一批货物交到中国客商手里后 , 开始清点当天收到的人民币 。 “在越南的商业银行可以将人民币兑换成越南盾 , 非常便捷 。 ”范文秀说 。
自2009年7月东盟被列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首批境外试点区域以来 , 中国已与东盟多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交换协议 。 2013年 ,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 目的之一是促进人民币区域内自由兑换、结算 , 盛极一时的“地摊银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作为沿边金融改革的见证者 , 东兴边民何深庭用“快、稳、赚”来评价如今的边贸结算:快——当天办结 , 当天到账;稳——国有银行结算渠道 , 资金安全;赚——合理的汇率 , 减轻结算成本 。
截至2019年底 , 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 。 分析认为 , 货币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走向纵深的重要标志 。 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程中 , 双方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跨境金融、数字经济、5G通信、卫星导航等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 。
老挝的塔拉曾在中国留学 , 她对中国电视剧情有独钟 , “以前只能通过光碟看 , 现在通过老挝的卫星频道就能收看中国电视节目 。 ”塔拉所说的卫星频道源自2015年中国帮助老挝发射的第一颗通信卫星 。
作为双边数字合作的重要载体 , 中国—东盟信息港经过近5年建设 , 正逐步成为以广西为支点的信息枢纽 。 项目内已建成3条国际通信海缆、12条国际陆地光缆和13个重要通信节点 , 中国已与泰国、老挝等9个东盟国家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 。
中国与东盟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也在拓展 。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说 , 中国已经开始为部分东盟国家提供北斗导航服务 , 将在现代化农业、数字化建设、智能港口等方面促进东盟的经济社会发展 。
“中国与东盟共有19亿人口 , 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 相比货物贸易 , 双方服务贸易互补性更强 , 合作潜力更大 , 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已积极在东盟国家布局云服务、数据中心等 , 未来这一区域将进一步塑造全球经贸格局 。 ”厦门大学东盟研究中心教授王勤说 。
产业深度融合方兴未艾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之初存在“贸易长、投资短”的现象 。 10年来 , 双边企业早已不止于单纯的贸易往来 , 而是彼此借重对方优势 , 在自贸区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技术 , 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 。
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内 , 总投资约24亿元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 项目旨在打造西南省区共同面向东盟市场的产业协同服务平台 。
位于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的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总投资14亿美元 , 可年产350万吨钢材 , 是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 2018年全面投产 。
这一项目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参与建设 。 项目总工程师胡玖林说 , 环保投入占总投入的近20% , 大大高于当地平均标准 , 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等在东南亚属于领先水平 。
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说 , 东盟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 对外来资金、设备、技术有迫切需求 , 而中国在相关领域具有多方面优势 。 在自贸区框架下 , 双边相关产业正加速融合 。 截至2019年底 , 中国与东盟双方相互累计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 , 中方在东盟设立了2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 入驻企业超过600家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军伟 潘强 姚兵 黄耀滕
(据新华社南宁7月11日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