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报|“北斗+5G”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电子报|“北斗+5G”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文章图片
中国电子报|“北斗+5G”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文章图片
2019年 , 我国的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2020年 ,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组网全面完成 。 北斗和5G这“两张牌”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实现全面信息化、数字化 , 护航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 。 二者看似天地之隔 , 却注定产生融合 。 那么 , 实现5G+北斗“通导一体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有哪些企业在布局?将赋能哪些应用场景?
北斗和5G的渊源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 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也是我国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 。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 , 我国全面自主可控、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启动商用 。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全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卫星导航系统早已悄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近到日常不离身的手机 , 远到对山川湖海的测控、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场景的辅助定位等 。 大力推广“北斗+”或“+北斗”应用 , 可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 促进我国智能信息产业的发展 。
万物智联时代 , “北斗+5G”的有机融合将“智能”赋予机器和环境 , 发挥机器和网络环境的智能优势 。 5G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 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特征 , 可为满足未来虚拟现实、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应用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
为何要将5G和北斗融合实现“通导一体化建设”?从时间精度方面看 , 现在通信、电力系统的时间精度都是微秒级 , 而北斗定时精度在20至30纳秒 , 通过地基增强和天基增强 , 时间精度的误差可低至1纳秒甚至小于1纳秒 , 实时位置能精准到1厘米 , 特定领域事后精度可以做到1毫米 。 从时延方面来看 , 尽管5G的时延已经低至毫秒级 , 但车流、物流、工业流等行业应用需要更低级别的时延 , 而且5G的网络位置是虚拟的 , 卫星导航将给出更为精准的时空信息 , 助力5G进一步降低时延 。
反过来 , 5G也能增强北斗的服务能力 。 “5G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与高稳定性 , 能为北斗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的地基增强数据服务 。 ”正弦空间创始人、原北斗三号卫星主任设计师何善宝告诉《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 。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看来 , 5G和北斗都具有融网络、融科技、融技术、融终端、融应用的天然优势 。 两者相互赋能 , 可以产生感知、学习、认知、决策、调控五大能力 , 让广域分布的物理设备能在感知的基础上 , 具有计算、通信、远程协同、精准控制和自治等功能 。
行业应用应运而生
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 北斗将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 。 中国具有庞大的通信内需市场 , 各类移动终端数量庞大 , 随着北斗全球组网系统的全面建成 , 北斗+5G通信的应用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开放 。
“5G+北斗”实现的“通导融合”将赋能哪些应用场景?北斗星通副总裁张正烜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指出 , 北斗+5G的行业应用市场很大 , 基础设施方面 , 电信运营商在基站上安装或升级改造基于北斗的定位和授时终端;应用方面 , 北斗与5G的结合将低延时、高精度定位和测速能力赋能汽车智能网联和无人系统等众多物联网应用 。
5G基站等基础设施方面 , 刘经南说:“5G宏基站、微基站、重要网关、路由器 , 以及行业、区域的云服务中心的服务器 , 都加装集成了以北斗为主、自主可控、多频多模、低功耗的GNSS板卡 , 为5G全网基站、网关和主要服务器提供北斗统一的纳秒级时间系统和厘米级坐标系统 。 实现了这一步 , 可以拓展出新应用和新能力 。 ‘5G+北斗’的基站本身就构成一个超高密度、超高精度的地基增强网 , 为地面用户提供精密定位、授时和时间同步服务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