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蜜芽突围自救 会员体系“新瓶装旧酒”( 二 )


市场遇冷 , 蜜芽如何突围
天眼查数据显示 , 蜜芽自2011年成立以来 , 已完成了5轮融资 , 累计融资额大约20亿元 。 但最近的一次融资消息是2016年10月份 , 该公司完成了E轮融资 , 当时并未披露投资方和融资规模并未披露 。 这也就意味着 , 最近4年时间 , 蜜芽并无新融资 。
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指出 , 最近几年母婴电商确实不如2014~2015年那段时间火热 。 从2016年开始 , 许多母婴垂直电商要么走下坡路并最终黯然退出 , 要么转型谋求自救 , 头部平台仅有宝宝树于2018年11月份登陆港股 , 成为“母婴电商第一股” 。 整体来说 , 资本市场对于母婴电商一直持比较怀疑态度的 , 现在投资人基本不怎么关注母婴电商 。
关于母婴垂直电商在2016年遇冷 , 一位从事母婴电商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主要还是因为税改政策的影响 , 大幅度抬升了跨境电商的运营成本 , 而许多母婴电商当时主打的就是跨境进口品牌 。
“举例来说 , 税改之前 , 500元以内的订单免行邮税 , 而税改之后 , 每笔订单都必须交纳11.9%的税费 , 当然这是为了规范优化国内社交电商的经营环境 , 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 但这对一些实力本就薄弱的母婴电商平台来说带来巨大的挑战 , 最终以惨淡退出收场 。 而蜜芽作为头部的母婴电商当时融到了钱 , 所以能够活下来 。 ”
不难发现 , 母婴电商从最初的主打“进口、正品” , 到近年来又掀起“国货”潮 , 推出自有品牌 。 蜜芽于2017年6月上线了“兔头妈妈甄选” , 采用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 , 顾名思义 , 蜜芽委托制造供应商负责研发、设计、生产、后期维护等服务 , 后将其包装成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 。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 , 标品(指品牌产品)的利润空间已被大大压缩 , 平台盈利空间有限 , 在这种情况下 , 打造自有品牌 , 就像人们经常能看到的“××甄选”“××严选”等精选模式 , 能够缩短供应链 , 有效降低电商平台的采购成本 , 已成为流行趋势 。
今年上半年 , 蜜芽CEO刘楠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新国货潮 。 蜜芽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公司成立初期 , 蜜芽定位是母婴电商平台 , “从2017年开始我们从平台转型成为品牌管理公司 , 并逐渐完成了从品质育儿到品质生活的全面升级” 。
精选模式曾在全民消费升级趋势中带动了社交电商的兴起 , 然而自去年以来至今 , 经济下行 , 用户及渠道增长下沉 , 基于此 , 蜜芽走上了会员分销的运营模式 。
而对蜜芽等母婴电商来说 , 或许面临的危机还包括京东、天猫等综合类电商平台的挤压与冲击 。 综合类电商都在铆足劲儿抢食母婴市场 , 很大程度上截流了母婴社交电商的流量 , 使后者生存压力倍增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蜜芽平台的品类早已不局限于母婴产品 , 而是在向更多品类扩张 。
对此 , 蜜芽负责人表示 , “除了聚焦母婴产品 , 我们还相继在美妆个护、健康、家居、食品、服饰等领域进行了品牌扩张” , 围绕着“年轻妈妈品质生活”构建起一个全面、多元、生态化的平台 。
在李成东看来 , 母婴垂直电商遇冷 , 不代表母婴市场没有市场空间 , 中国每年新生儿数量在1500万左右 , 尽管近三年里呈现下降趋势 , 但整个盘子的基数还是比较大 。 母婴垂直电商 , 应当进一步在差异化服务上做好深耕运营 , 才能持续健康地存活发展下去 。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