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古代的“中国”有哪些涵义?其涵义则较为复杂( 二 )


国家意义上的中国
国家意义上的中国 , 专指中国境内尤其是黄河流域建立的单一的国家 。 如《汉书?陆贾传》:“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 , 统天下 , 理中国 。 中国之人以亿计 , 地方万里 , 居天下之膏腴……”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汉帝国 , 表示汉王朝有效统治的整个区域 , 自称“中国” 。
明清时期 , 在对外交往中 , 也常常自称“中国” 。 如《明史?外国七》:“意大利亚 , 居大西洋中 , 自古不通中国 。 ”需要指出的是 , 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以“中国”为正式国名 。 只是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 , “中国”才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 当今“中国”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
考古学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考古学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 即同时并存的多支考古学文化联系密切 , 形成的“文化圈”或“相互作用圈”被认定是“最初的中国”或“早期中国”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 相当多的学者认识到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中心区域 , 早在史前时期该区域就以核心作用和影响力将各地维系为一个整体 。
如1968年张光直先生认为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 , 有土著起源和自己特色的几个区域文化 , 由于彼此影响和碰撞相互连接组成一个更大的“相互作用圈” , 这个作用圈形成了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核心 。 到了20世纪80年代 , 严文明先生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 , 认为史前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分层次的重瓣花朵式格局 。
近些年来 , 部分学者开始尝试以考古学材料直接认定“最初的中国” 。 如韩建业先生认为先秦时期存在一个“早期中国文化圈” , 早期中国萌芽于公元前6000年前后 , 正式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前后 。 在庙底沟时代 , 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迅速发展 , 文化的扩展自然形成三个层次的圈层结构 , 标志着文化意义上早期中国的正式形成 。
此外 , 李新伟先生认为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3300年左右 , “也就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中晚期、大汶口文化早期晚段、红山文化中晚期、崧泽文化中晚期和凌家滩遗存时期” , 各种史前文化交相辉映 , 建立起远距离的“社会上层交流网” , 逐步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圈” , “最初的中国”喷薄而出 。
历史百家汇|古代的“中国”有哪些涵义?其涵义则较为复杂
文章图片
五种涵义基础上的“最早的中国”
古代有关“中国”一词的涵义较为复杂 , 且具有发展演变特性 , 主要有地域、都城、国家、华夏族群文明等四种涵义 , 当今学界又从考古学文化角度认定某一文化圈具有“中国”的属性 。 学界有关何为“最早的中国”之争议 , 是建立在这五种“中国”涵义基础上的、不同学者的不同认识或解读 。
探讨何为“最早的中国”的标准 , 须满足三项基本条件 , 即地理范围上局限于黄河流域 , 社会形态须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包括邦国和王国)以后 , 文化发展占优势地位 。 符合这三项基本条件下的不同涵义上“最早的中国” , 时间上大约为龙山时期到汉代之间 , 空间上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广义中原区域 。
目前明确记载、较为可信的地域意义上“最早的中国”主要是指西周初期的伊洛地区(今洛阳一带) , 也泛指殷商王朝的中心地区;都城意义上“最早的中国”是西周时期的洛邑等都城;族群文明意义上“最早的中国”应为春秋早中期之交的华夏诸侯分布区;而国家意义上“最早的中国”大约是在西汉帝国以后 。
【历史百家汇|古代的“中国”有哪些涵义?其涵义则较为复杂】从考古学文化意义上探讨何为“最早的中国” , 指向龙山时期的陶寺文明最有说服力 , 其应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 。 在认同存在夏王朝、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的前提下 ,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无疑算作是“最早的王国” , 也应是当时的“中国” , 但不属于“最早的中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