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翟东升:这4个陷阱,至少毁了10个华为!( 四 )


第二 , 我们的市场大了 , 过去二十年里 , 我们的政府通过各种贸易协定和经济外交措施 , 为中国的企业打开了全球工业制成品的大门 , 尽可能地确保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份额 。
这一点其实是至关重要的 , 因为你的钱投入到创新之后 , 是需要看到产出 , 需要在市场上获得回报从而形成循环 , 只有一笔钱的投入是构不成创新大国的 , 只有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才行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想要看到回报 , 关键就在于创新产品的市场 , 一定要有尽可能宽广深厚的市场来容纳你的创新投入 , 分摊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
我之所以对中国未来十年内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持比较强的乐观态度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可以分摊研发成本和风险的全球市场和国内市场 , 这样一来 , 我们的创新投入在经济上就是合理的 , 就是可持续的 。
中国五亿中产阶级能挣能花 , 他们支撑起来的巨大本土市场正在超过美国消费市场 , 成为绝大多数可贸易品的最大市场 , 再加上一带一路开拓出的全球市场份额 , 我们的企业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
今天来看 , 中国如果想要搞好创新 , 从美国是学不到了 , 不仅专利技术不卖我们 , 连留学生都拒收了 。
但即便不得不和美国科技脱钩 , 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充分的开放 , 在全球消费者中间占据足够大的市场份额 , 我觉得就没什么好怕的 , 至少从财务上来看 , 中国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是可以持续的 。
5
能不能再造一个“华为”
最后 , 我们再从自主创新的角度谈一谈华为 。
2019年 , 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大概有2.2万亿 , 这其中有20%多是政府投入的 , 剩下的70%多是由国企和民企投入的 , 而从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来看 ,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华为 , 仅华为一家的研发投入就占到整个中国总投入的7%左右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华为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博弈过程中具有旗帜性意义的战略要地了 , 如果华为倒了 , 国内很多想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企业可能也就放弃梦想了 , 因为他的榜样都死掉了 , 他也没有再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了 。
而如果华为赢了 , 对这些企业乃至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士气上的鼓舞 , 华为的身后会逐渐形成一批追随者 , 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自主创新的进程中 , 我们也会形成多个属于自己的产业平台和生态 。
在当前这个阶段 , 我们的高科技企业还是应该向华为学习的 , 有人说华为那么大 , 我到底该学什么 , 在我看来 , 有两个关键点是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的:
第一 , 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 。
所谓财散而人聚 , 财聚则人散 , 很多高科技企业一开始穷的时候 , 团队成员像兄弟一样同患难 , 可等到企业做大了、有钱了 , 却很少能够做到共富贵 , 问题的根源就是财富分配的不合理 , 创始人格局有限、心胸狭隘 , 想的不是怎么进一步改变世界 , 而是如何独享利润 。
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 等到公司上市后 , 很多人就直接选择股权变现 , 然后带着知识加入到别的公司 , 甚至另起炉灶成为竞争对手 , 一个好端端的团队变得七零八碎 , 其实挺可惜的 。
而华为一方面坚决不上市 , 保证了利润只能进行分配 , 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迅速资本化 , 另一方面又主动把钱分下去 , 早期是全员持股 , 今天人数多了 , 可能做不到全员持股 , 但至少全员都有分红权 。
这样一来 , 华为就像是一群聚在一起的梁山好汉一样 , 只要他是一个奋斗者 , 就有资格大口吃肉 , 大秤分金 , 这样一种慷慨的论功行赏机制 , 不仅筛掉了不符合华为狼性文化的员工 , 也吸引着外部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加入华为 。
第二 , 保持对外的开放性 。
可能有人觉得华为内部好像是非常封闭的 , 没有充分的向外部展示 , 但华为其实是一家非常开放的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