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特级教师说| 邓彤:境界的层次性及其运用( 三 )


如何才能让学生描写具体?如何才能使描写教学指导更加有效?陈菊飞老师提供的课例可能会对我们的描写教学有所启发 。
实 验
细分·类比·体验:让描写更具体
陈菊飞
描写具体 , 是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 但描写空泛 , 也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现象 。
对于描写教学 , 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同的描写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描写方法 , 描写客观事物与描写个人感受的方法一定不同 , 因此 , 也必须有不同的教学内容 。
为此 , 我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个人感受的教学方案 , 试图以此探测适宜的描写知识 。 这一课例在宁波市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名师课堂展示上得到了与会专家与听课教师的好评 , 现整理出来 , 以就正于方家 。
师:初次见面 , 送同学们一点见面礼(教师分发糖果 , 学生兴奋品尝) 。 这是一颗风味比较独特的榴莲糖哦 。 请同学们闻一闻 , 尝一尝 , 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
生:好臭!好香!又臭又香……
师:那就有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把自己吃糖的感觉写在黑板上吧 。
(四位学生板书:甜和臭混合 。 一丝一丝的甜 。 有独特的香味 。 很甜 , 很好吃 , 很亲切 。 )
师:如果只看这样的几句话 , 我们能否判断这几位同学吃的是榴莲糖?
生:(齐答)不能 。 (七嘴八舌地)别的食物也很甜很香 。
师:看来只是笼统地写很甜、很臭、很香是不够的 。 读者读了你的文字无法体会你的感受 。 你要具体写一写榴莲糖的甜是一种怎样的甜 。 它和蜂蜜的甜一样吗?它的又香又臭是怎么一回事?这味道和臭豆腐一样吗?这时候 , 就要把自己的感觉写得细一些 。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堂课 , 老师要教大家几个很管用的办法 。 请大家注意听哦!
一、细分感觉
师:先问大家一个生活常识——怎样把一个蛋糕分得小一些?
生:多切几次呗 。
师:对啊 , 一个蛋糕太大 , 无法入口 , 我们就必须把它切小些才方便食用 。 而一种感觉 , 混杂各种内容 , 自然不容易把握 , 因此也必须将它细分一下别人才容易感受到 。 我们吃这颗榴莲糖的一瞬间 , 眼在看 , 手在摸 , 鼻子在闻 , 舌头在咂摸滋味 , 这么丰富的感觉都融合在一起 , 是没有办法同时说清楚的 。 为了让读者分享我们的经验 , 有时就需要把我们品尝糖果时的各种感觉拆分开来一一说明 , 让没有吃过这颗糖的人也能感受得到 。 这就是关于描写的第一个重要知识(板书:第一招——细分) 。
看看黑板上几位同学的感受 , 大家认为 , 怎样才能把这些笼统的感觉加以细分呢?
生:可以按照吃糖的过程来分 , 我拿到糖之后是先看一看 , 再闻一闻 , 最后才尝一尝的 。
师:这是很好的一种细分的方法 。 (板书:吃糖过程)
生:还可以按照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来分,我闻到这个味道先是很反感 , 硬着头皮吃了以后忽然感觉回味无穷 。
师:这是第二种细分方法 , 根据我们的心理活动来分 。 (板书:心理活动)
生:也可以直接写榴莲糖的样子、形状和味道 , 写它的香和甜 。
师:又是一种细分方法 , 这是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来细分的 。 (板书:事物特点)当我们按照一定的角度来切分笼统的感觉时 , 我们就容易把这种感觉写清楚 。 所以 , 我们要描写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首先应先将对这一事物的笼统感受加以分解 。 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
二、类比联想
师:但是 , 单纯靠分解还不够 。 比如这颗榴莲糖 , 如果我们先写它的甜 , 再写它的香 , 是否一定能让别人感觉到榴莲糖的特点?可能还不行 。 因为香、甜、臭都是很飘忽的感觉 ,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得读者容易感受这种飘忽的感觉呢?
生:(语塞)
师:可以用大家熟悉的味道来比附这种比较陌生的味道啦 。 你觉得榴莲糖的这种臭与生活中什么东西的臭味比较接近?可以运用你想得起来的臭味加以比较 。 (板书:第二招——类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