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
光明网|“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
本文插图

探测器发射状态构型
光明网|“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
本文插图

探测器飞行状态构型
光明网|“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
本文插图

着陆巡视器构成
光明网|“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
本文插图

火星车三维仿真图
4月24日 , 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 , 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 ,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 消息一经传出 , 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人们纷纷热议这次火星探测之旅 。
火星 , 这颗赤色星球 , 古往今来都充盈着迷人色彩 。 它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之一 , 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 。 从1961年至今 , 人类已实施火星探测活动达44次 , 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一共仅有22次 。
这次 , 中国来了 。
火星 , 地球的前世还是未来
不满足于地球的怀抱 , 人类将目光投向深远的太空 。
在太阳系 , 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接近 , 两者几乎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 , 组成结构也大致相同 , 有核、幔、壳 。
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 , 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 , 而且它还和地球一样 , 也有四季更迭 。
【光明网|“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但是 , 从人类目前掌握的有限情况看 , 两者之间又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从外形上看 , 火星个头更小 , 它的半径约为地球的1/2 , 体积约为地球的1/7 。
与我们这个71%海洋覆盖率的蓝色星球不同 , 火星表面呈现出红色 , 在它最明亮的时候犹如一团火球 。 实际上这一红色并不是真正的火焰 , 火星上温度反而极低 , 接近于地球的南极 。 呈现红色的原因 , 是火星的土壤富含氧化铁 , 就像是土地生了锈 。 这种土壤的形成 , 是风与水双重侵蚀作用产生的 。 由此可见 , 火星上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和大气 。
时空流转 , 这颗与地球同龄的星球 , 表面怎么变成如此荒漠般模样?火星是我们的过往 , 还是地球未来的归宿?或许 , 它亦可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 , 在若干年后成为一个宜居的地外家园?
所有的问题 , 只有等到我们“身临其境”后才能一步步得到解答 。 万众期待中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 , 按计划将在今年内开启 。
“天问一号” , 代表中国向火星“发问”
“圜则九重 , 孰营度之?”
2000多年前 , 屈原曾发出嗟叹 。 而今 , “天问一号”将勇敢作答 。
2020年4月24日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一号” 。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今年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 。
据悉 , 此次发射要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 , 并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 , 遥控操作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等任务 。 “两步并成一步走”的决定实为“弯道超车” , 但若能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 , 我国这一跨越式火星探测方案将成为全球首次 。
能够成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主角” , “天问一号”在结构和性能上有着自己的风格:它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 , 着陆巡视器又分为进入舱和火星车 。 当“天问一号”运行到选定的进入窗口后 , 探测器进行降轨控制 , 释放着陆巡视器 , 环绕器则进行升轨控制 , 进入中继通信轨道 , 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 , 并开展环绕科学探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