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国最能考的省份,也最有经商头脑( 三 )


福建每百万人平均拥有一甲进士19.4人 。 这个数据 , 是南直隶的3.08倍 , 江西的2.11倍 , 浙江的1.94倍 , 看来不服不行 。
福建|中国最能考的省份,也最有经商头脑
本文插图

▲点击图片 , 可看大图
宋高宗时期福建人包揽科举前三名的“盛况” , 三百年后重现 。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 , 状元林震、榜眼龚锜、探花林文 , 都来自福建 。
04. 全国县域大比拼
比过了省 , 再比比县 。 县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区 , 负责培养和输送科举人才 。 县的科举实力可以让我们更微观地对比省份差距 。
你知道明代有多少个县考出了200名以上进士吗?
答案是9个 。 其中 , 福建、浙江分别有3个县 , 南直隶有2个县 , 江西有1个县上榜 。
如果这还看不出福建有多牛 , 那么更牛的来了 。 在这个榜单上 , 莆田、晋江两县 , 分别考出494名和366名进士 , 是明代全国进士最多的两个县 。 你看 , 都是福建的 。
论平均进士数 , 来自福建的晋江、闽县、莆田 , 竟然包揽了全国前三 。 晋江人能考试 , 恐怖到这种程度:平均每万人拥有进士54.6人 。 什么概念?按照这个概率 , 最爱君住的小区至少有30名进士 , 可以组个进士方阵参加小区春晚了 。
闽县、莆田、晋江三个县分属于福州府、兴化府和泉州府 , 从地图上看 , 恰好是福建东南沿海一带沿线而下 。 再加上最南部沿海的漳州府 , 构成了明代福建省内一条科举人才高聚集带 , 当时福建乃至全国最能考试的人 , 就都生在这里 , 住在这里 。
福建|中国最能考的省份,也最有经商头脑
本文插图

▲点击图片 , 可看大图
凭什么最能考试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 这是历史的偶然吗?
福建人说 , 显然不是偶然 , 是必然 。
前面已经说了 , 一个地区的科举水平与经济有很大关系 。 同时 , 与文教、风气 , 关系更直接 。 这些面海的地方 , 人多地少吃不饱 , 想要出人头地 , 唯有科举一途 , 形成了重教的民风 。
那个年代 , 图书印刷、流通远远没现在这么方便 , 很多人想读书 , 但发现找不到书来读 。 福建人的幸运在于 , 宋代以来形成的全国最大的图书印刷、批发市场之一 , 就在福建境内的建阳 。 莆田等地的藏书楼 , 很多很多 。 家族读书科举的传统 , 可以影响好几代人 。
明代全国有2000多个进士家族 , 福建一省占十分之一 。 最牛的是 , 全国唯一的“七代进士家族” , 就在福建 , 是来自莆田县的黄寿生家族 。 在200多年间 , 这个家族直系八代中 , 有三代中解元、七代中进士 , 家族传承的力量可见一斑 。
福建人真的有理由骄傲 。
05. 最后的科举时代
科举制的最后一个朝代 , 福建人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一聊到科举 , 江苏、浙江人言必称明清两代 , 尤其是清代 。 因为清代是这两省对其他省份形成全面碾压的朝代 。 在此之前 , 江浙并无明显优势 , 在很多指标上反被福建吊打 。
江浙在清代的牛 , 某种程度上反衬出福建的雄风不再 。
清初 , 科举省份被分成三等 , 即大、中、小省 。 福建被列为大省 , 但在大省里排名最末 , 全国第六 。 这个定位 , 比被列为中省的山东好 , 但比起福建自身在宋明两代的表现 , 无疑是衰势已显 。
清代科举省考的录取名额是规定好的 , 即乡试中额 。 乡试中额的分配 , 也就是每次省考各省能录取多少人参加国考(会试) 。 这个分配 , 可以反映一个省在全国的地位 。
乾隆九年(1744) , 各省中额基本确定下来 , 福建每年乡试可以录取85名 , 排在全国第六 。 不过 , 江南、湖广的名额虽然比福建多 , 但它们实际上各包含了两个省 , 若按单省计算 , 福建实际应排在全国第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