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微探”——咸村古建筑!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古韵遗风 陈赞铃
微探咸村古建筑
文/东城
我承认:“微探”是我为了本次采风 , 也是为了本文定调而自创的一个专有词汇 。 因为相对于咸村各处庞大的古建筑群 , 我们的走马观花之旅充其量算管窥一豹 , 而我在此文中对古建方面掩饰不住的浅陋认识也只能用“微探”来自我安慰一下了 , 但希望借此能触动你内心的微趣 , 进而转化成大伙对咸村古建筑的大探特探深探 , 尽管把我和我的群友们的微探当做探路石吧!
从雀替说起——以小见大话川中
你知道什么叫“雀替”吗?
大部分人肯定摇摇头作答 。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叶先设/摄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这没什么 , 顶多就是跟几天前的我一样 , 身处咸村川中村一座老宅的天井旁 , 仰头看着立柱与横梁连接处精美的构件不知其所以然 , 直到博学而热心的周许荪老师主动告知这叫雀替 。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东城/摄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图源:生态周宁
安装雀替虽然不是什么特权 , 但至少是比较阔气的大房子的标配 。 看川中几十栋保存完好的老宅普遍装配了雀替以及与之匹配的斗拱、匾托、雕窗等 , 可想而知三溪交汇与宽广的田野 , 给川中带来的财富集聚效应至今体现在与岁月同辉的古宅及其精雕细琢的各类构件上 。 而看来此处历久弥新显得亮丽而细腻的黄墙之建造工艺明显又比别处高出许多 , 无疑更加佐证了她曾经的富庶繁华 。
可惜 , 有关资料几乎不存 , 而我们不能伪装成考古专家 , 不然从下面几块门匾的名字及其中隐含的奥秘 , 当能推演出一部又一部的家族兴衰迭代史吧?“光天化日”颂扬太平盛世的同时当然标榜自家共享了朝堂的恩光;“七叶衍祥”宣示本族七分支枝繁叶茂一派祥和繁荣景象;“彤云北至”与“熏风南来”两者都说明了家世渊源 , 更宣示家风纯良 。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图源:文之旅风采群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咸村|“微探”——咸村古建筑!
本文插图

郑勇/摄
川中人最自豪的还是自己的祖先——汤耳 。 汤耳 , 字闻之 , 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公元806年) , 宣宗间中进士 , 任长溪县(今霞浦县)知县 。 汤耳原居宁德黄檀 , 后与其弟携家眷迁至里渺(即川中村) , 筑屋凤山南麓 , 修道路 , 建木桥 , 造磴步 , 以便行人 。 汤耳致仕后回川中定居 , 开发良田 。 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捐舍基地与普济和尚建凤山寺 。 此后 , 遣长子汤让迁梅山 , 次子汤谦迁孝悌 , 三子汤讲居川中 , 汤姓子孙世代繁衍 , 使川中、梅山、孝悌及其附近村庄得到开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