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新品汇|或许是东半球最好的动圈塞皇—HIFIMAN RE2000评测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升级hifi设备的话题 , 同为经常出行的随身族 , 所以便携度一直是刚需 。 纵观笔者这几年用过的一批播放器 , 出行携带最多的播放器依旧是HIFIMAN R2R2000红太子 , 一直搭配HIFIMAN RE800小金豆 , 小巧的外观和“拓扑振膜”黑技术的加持 , 尤其对于钟爱动圈耳机的烧友来说 , 无疑是高性价比的CP组合 。 但一直对于作为HIFIMAN旗舰级动圈塞子的RE2000充满向往 , 恰逢前阵子618大促来临 , 忍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 , 剁手入了一条HIFIMAN RE2000金色顶配塞子 , 过万元的定价无疑是目前市售旗舰级的动圈塞皇 。
本文插图
和第一次入手RE800时不同 , RE2000的腔体部分要大不少 , 铝合金材质表面经过哑光处理 , 同时大面积黄铜腔体镀24K金外壳设计 , 让RE2000天生一种“土豪感” , 拿捏在手上的质感要明显比RE800高出一个档次 , 配得上旗舰级产品定位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考虑到烧友比较关注的后期线材升级问题 , RE2000和RE800同样采用了可更换线材设计 , 唯一不同在于 , RE2000使用的是0.78mm双插针接口 , 相比目前主流的MMCX接口来说 , 双插针接口的结构稳固性更佳 , 由于笔者手头暂时没有该接口升级线材 , 所以下文分享原线素质 , 但不少圈内资深烧友反馈 , 升级线材后RE2000提升空间很大 , 值得期待 。
本文插图
和RE800采用透明线材不同 , RE2000这次采用黑色不透明的TPU外皮 , 柔软度和佩戴舒适感上强了不少 。 线材用单晶铜镀银作为线基 , 更加纯粹、干净的音色传输 , 插头则延续了RE800的L型插头设计 , 日常携带更加方便 , 具备更高的使用寿命 。
本文插图
RE2000在标配耳套上一贯豪气 , 附赠了大硅胶套1对 中硅胶套1对 大三节套1对 中三节套1对 中双节套1对 中单节套1对 , 满足了不同佩戴感和音色听感的调节需求 , 笔者听的最多的依旧是双节套 , 相对舒适的佩戴感和良好的通透度和隔噪效果 。
本文插图
相比动铁耳机来说 , 动圈耳机的优势在于振膜瞬态响应好、低频有力、中频饱满 , 整体音色听感顺滑、自然 , 歌曲情感度丰富 。 尤其像笔者一样喜欢长时间聆听hifi的烧友来说 , 动圈耳机久听不累 。 纵观HIFI音频厂商 , 专注于自家技术研发对于资金投入要求很高 , HIFIMAN这几年无疑成为国内高端HIFI的代名词 , 回想第一次上手RE800时 , 初听“拓扑振膜”确实惊艳 , 对于不同纳米材料结构的不同 , 搭配不同的几何构造镀层 , 带来全新调教的声音素质 , 有效解决了动圈耳机一直被诟病的振膜分割失真问题 。
本文插图
和动铁耳机简单堆单元的玩法不同 , 旗舰级动圈耳机很考验厂商的技术功底 , 对于笔者个人听感喜好而言 , 更习惯于动圈耳机的大声场优势 , 临场感更真实 。
本文插图
和笔者之前主力RE800相比 , RE2000显得真男人不少 , 24K镀金粗狂豪气的外观 , 刚从RE800切换RE2000时 , 初次佩戴感的舒适度还是有所降低的 , 期待佩戴久了以后习惯上这条塞子 , 虽然不怎么迷信煲机传说 , 但是不得不说 , 同样用红太子作为前端搭配 , RE2000开嗓第一曲和我听很久的RE800对比 , 声场和中高频通透度、声场明显是RE2000更胜一筹 , 但低频似乎有一些含蓄 ,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 , RE2000的三频素质明显得到释放 , 原先保守的低频 , 开始露出动圈耳机与生俱来的低频优势 。
推荐阅读
- 青年|汕头华侨试验区探索以人工智能、5G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 互联网|东莞先知:数字智能,先觉“先知”
- |能听能看能写 , 这款智能演示器你真的没见过 !
- 行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城市教育大脑以“ AI+ 大数据”为核心 , 引领教育变革
- 行业互联网|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气象报文,人工智能助推编发自动化
- 科学|科学家偶然发现以金属为食的新品种细菌
- |科大讯飞智能演示器,让职场菜鸟轻松完成逆袭
- 人工智能|哈工智能布局“AI+ROBOT”生态圈
- 人工智能|马斯克宣布,脑机接口公司将在下月重磅更新,赛博格将成为现实?
- 人工智能|敏捷开发框架的开发运用之智能办公管理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