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对付夏日“吸血鬼” ,这套靠谱的“驱蚊大法”教给你,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作者:金鹏飞(北京医院)、徐硕(北京医院)
夏季高温、高湿 , 是蚊虫等吸血昆虫危害最严重的季节 。
大量的蚊虫活动 , 不但增加了传播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风险 ,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
那么蚊子是如何追踪到我们的呢?被蚊子叮咬后为何会红肿发痒?
市场上驱蚊产品五花八门 , 令人眼花缭乱 , 它们的有效成分是什么 , 对人体是否安全?使用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面对这么多问题 , 我们决定送大家一套靠谱的“驱蚊大法” 。
一、蚊虫驱避剂的原理是什么?
现有研究认为 , 蚊虫是被身体热量、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人体所散发的气味(主要包括乳酸、1-辛烯-3-醇)所吸引 , 而搜寻到宿主的 。
在人体诸多对蚊虫的引诱刺激因素中 , 嗅觉刺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 因而几乎所有蚊虫驱避剂都是通过影响蚊虫的嗅觉感知机制 , 从而实现蚊虫的驱避行为的 。
蚊虫接收人体的气味 , 主要通过一个特异性的嗅觉受体和一个共受体 。 绝大多数驱避剂的作用机制类似 , 都是抑制蚊虫的嗅觉受体介导的电流 。
也有部分驱避剂的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影响受体的方式实现的 。
例如 , 避蚊胺能发挥“掩味剂”的作用 , 可以减少人体皮肤上那些能吸引蚊虫的气味的挥发 , 从而使蚊虫不易搜寻到宿主 。
二、被蚊子咬后为什么会起红包?
被蚊子叮咬 , 实际上应该说是被雌蚊子“刺”到了 , 因为雄蚊子并不吸血 , 只吸食植物汁液等 。
为了更好的吸血 , 蚊子会将含有抗凝血剂、甲酸、消化酶以及多种未知蛋白质的唾液注入人体 , 抗凝血剂能防止血液凝结和血管收缩 , 同时结合蚊子独特的、不会让人产生痛感的口器 , 这样它就能安安稳稳地大快朵颐一番 , 而人们却全然不知 。
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 , 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 , 这些肿包其实是人体正常的过敏反应 。
蚊子将含有复杂成分的唾液注入人体 , 人体免疫系统就被这些外来物质调动起来 , 并试图清除这些外来物质 , 即发生了免疫反应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体会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 。
它能让毛细血管扩张 , 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 让细胞之间充满液体 , 也就出现了炎症 , 这时被蚊子叮咬的地方才会发痒、红肿 。
当皮肤被蚊虫叮咬后 , 可立即用手紧紧捏住叮咬处 , 以防止蚊虫唾液中的甲酸等刺激性成分扩大侵蚀面 , 也可用脱脂棉沾稀氨水在叮咬处涂擦 , 因为氨水具有弱碱性 , 当其浸入皮肤内 , 会与唾液中的甲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 生成对皮肤无刺激性的成分甲酸铵 , 可以止痒 。
需要注意的是 , 浓氨水对皮肤有腐蚀作用 , 因此必须稀释后再用 。
根据这个道理 , 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 , 也可用来止痒 。
蚊虫|对付夏日“吸血鬼” ,这套靠谱的“驱蚊大法”教给你,有效避免蚊虫叮咬!
本文插图

三、常用的驱蚊产品有哪些成分?
常用的驱蚊产品含有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成分 。
1、含避蚊胺的产品
避蚊胺(简称 DEET) , 微毒 , 无味 , 对蚊、蠓、蚋等多种昆虫均有驱避作用 ,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避剂 。
1946 年在美国军队首先使用 , 1965 年被商品化 , 含该类物质的产品已被广泛使用半个多世纪 。
我国常用的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有花露水、驱蚊液、驱蚊霜等 。
驱蚊花露水中 , 避蚊胺的含量范围一般为 2.0%~7.5% , 大多数含量为 4.0%~5.0%;驱蚊液中避蚊胺含量范围在 4.0%~15.0% , 含量为 10.0% 的较多 。
大家可以根据包装上标注的成分说明进行选择 。
2、含驱蚊酯的产品
驱蚊酯(简称 BAAPE) , 也是一种优良的广谱蚊虫驱避剂 , 对蚊虫、蠓、牛虻、白蛉等昆虫均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