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闽南古厝的建筑样式及特点

闽南古厝是指在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 , 在闽南语里 , “厝”是房子 , 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 , 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 , 故又名“皇宫起” 。 在不少地区 , 又名“红砖厝” 。 它形似殿宇 , 富丽堂皇 , 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 。 它的主要特征是 , 前埕后厝 , 坐北朝南 , 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 , 红砖白石墙体 , 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 解说闽南古厝的建筑样式及特点
闽南民居从建筑形式的角度说 , 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 , 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 。 我们在认定建筑的要素时 , 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谈 , 即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和审美性 。 从审美的角度看 , 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 , 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 ,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 , 虽然我们现在已无法追溯其产生的渊源 , 但我们从整个中国建筑史了解所知 , 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 , 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个区域的民居是属于“红砖文化区” 。闽南古厝的内部布局:“光厅暗屋”为闽南古厝的布局特点 。 中间厅堂宽敞明亮 , 为奉祀祖先、神明及会客的场所 。 厅堂后壁多用可开启折合的大扇木门隔成 , 平时闭合与后轩分开 。 后轩可布置成小书斋 , 遇有贵客要事 , 也可延入后轩密谈 。 有事时 , 可把大扇木门打开 , 把厅堂与后轩合并为一 , 增大活动空间 。 厅堂两侧为东西大房 , 是主要居室 。 大房房门悬布帘 , 以屋顶小窗取光 , 室内较暗 。 大房前有檩步 , 是梳洗的地方 。 大房后有后房 , 是婢妾居室或存放随身用物、箱笼的储藏间 。 这种“一明两暗”的三开间结构 , 是闽南古厝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 五开间即三开间左右再扩展一间而成 。 古厝就是“一明两暗”布局基础上 , 由数个单体建筑及外部空间组合衍化而成的合院建筑 。 解说闽南古厝的建筑样式及特点
闽南古厝的开间:根据开间大小 , 民间普遍称呼这种合院建筑为三间张和五间张 , 其按进深大小可分为“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五种 。 其中二进的大厝为小三开间或小五开间 , 三进或三进以上的称大三间张或大五间张 。 而“一进”民间俗称“一落” , 如“三进”为“三落” 。 在建筑单体名称上 , 以三落为例 , 通常第一进称“下落”(前落) , 第二进称“顶落”(上落) , 第三进称“后落” 。闽南古厝的榉头:正屋前面两侧有二厢房 , 俗称“榉头” 。 “榉头”朝天井一面常敞开 , 使大房既能通风 , 又避免阳光逼射 , 有遮阴纳凉作用 , 也是客人、随从休憩之所 。 前落与后落以两“榉头”相连 , 两落往来甚为方便 。 解说闽南古厝的建筑样式及特点
闽南古厝的埕:首落前即屋身正前 , 留设的户外广场称“埕” 。 埕中或仅排列小盆花 , 留出较大场地 , 作为来客停放车辆、轿马的地方;或布置为庭园 , 栽花植树 , 假山小池 。闽南古厝的天井及护厝:每落厅前都有“深井”(天井) , 保证厅堂轩敞明亮、通风采光 。厢房之外 , 两侧或一侧增建的纵向长屋为“护厝” 。 如属单护厝 , 另一侧也常留有通巷 , 既作为前后各落出入的另一通道 , 使各落自成单元 , 又可使正屋免受邻居活动的影响 。 护厝又可增加一些辅助用房 , 或作厨房、杂物工具放置场所 , 或作客舍 , 或为僮仆居室 , 或作书斋别筑 。 解说闽南古厝的建筑样式及特点
闽南民居外墙大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1、勒脚(包括角碑石础) , 闽南民居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 , 图案图像大部分是虎脚造型 , 麒麟 , 喜鹊 , 马踏祥云 , 狮子戏球 , 也有吉祥文字之类 。2、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 。 墙身最具特色 , 山墙也是泥塑作浅浮雕呈对称式 , 腰线有红砖、有白石、有青石影雕 。 窗的种类繁多 , 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 。 砖构窗、瓷构窗特点在于本身独立形成一个整体图案 。 石构窗的窗柱常以一种圆雕形式出现 , 雕有动物花卉 , 如果是镂花窗 , 常见戏曲人物 。3、檐边 , 一般都是浮雕形式 , 用泥塑彩绘 , 多山水人物 , 有故事情节 。 解说闽南古厝的建筑样式及特点
闽南大地上数百座古厝建筑 , 为我们开着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 。 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豁达的性格 。 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 也酝酿了古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 , 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 。闽南古厝主要分布在福建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莆田市及其所辖的泉港、德化、永春、安溪、南安、惠安、晋江、石狮、南靖、平和、云霄、诏安、东山、漳浦、龙海、华安、长泰等地 。 各地古厝总体相似 , 但部分细节不尽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