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所有的人都在低头玩手机

谢邀,大概有几个原因:一,兴趣。玩手机的人各有目的,有的人爱玩游戏,有的人爱看笑话,有的人用手机吸取知识,有的人用手机赚钱。这是各有目的以致形成的习惯。二,社交。手机让我们保持了与社会的联系,我们玩手机微信等各类软件,无一不体现我们跟社会的联系。正因为这,我们也开始有了社交饥渴症,现实中的朋友各自回家之后如何联系?有网络总不能不用,不然你就落后了,互加好友吧,加了好友总不能不说话。跟一个人聊天两个人聊天甚至更多,零零碎碎的就占据了大量时间。我玩手机算少的,只是听力支付宝理财炒股都在手机上,所以用的频率还是挺高。说实话,只要能让我们进步,就算是一刻不停地盯着手机又有何妨呢?设想如果我们不看手机,我们会干嘛?我们会看书,我们会跟他人聊天,会看电视,会用电脑玩游戏,很巧的是,这些手机上都能做。我想,以前没有手机人们之间的交流其实也未必有很多,为什么人们也没有觉得不妥呢?想了想,大概是哪怕人们在用手机做不同的事情,但是在旁人眼中看起来是一样的,这种同一的单调性才是人们恐惧的吧。~~~~~~~~~~~~~~~~6月2日更新~~~~~~~~~~~~~~我记得智能手机起步那会,电视购物频道里的广告就是主推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大夸特夸智能机的功能齐全。当然,手机除了对大家的颈椎健康有害之外,还加深了我们的感官体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一旦我们沉溺于感官刺激,就会忽略深层次的知识。古典的一句话;“沉溺于感官,大脑变板砖。” 大家小心被温水煮了青蛙……共勉
■网友的回复
通过手机,我们实现了对自身时间的掌控。我们可以不再虚伪地假装认真听讲,可以不在地铁座位上假寐,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处理公务和私事了。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整体上来说,获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比起19世纪动辄每天16小时的工作时间,现代人其实挺幸福的。但是面对这么多空闲时间,我们该怎么办?看书?听音乐?运动?还是广场舞?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年龄层、性别、收入等因素都会影响不同的人所采用的打发时间的手段,比如大妈用广场舞、一些学者用看书来消遣。而用手机,只是最普遍的现象而已。 为什么手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跨越书籍、音乐等手段呢?因为手机是一种富媒体呈现方式,尤其偏重视觉。这个时代,或者说工业革命以后,时代的主要感官就是视觉,视觉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从广告到纳粹军服,从国庆阅兵到UI设计,都时时刻刻贯彻着视觉原则,虽然原则之间有差异,但是看重视觉本身是毋庸置疑的。手机上诸多app的设计都让我们看着舒适,传播的图片与视频也顺应或者挑战着我们的审美。 此外,手机是人的延伸。手机延伸了我们的视觉所及之处,通过手机我们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人与物,同时也延伸了我们的金钱使用范围,比如发红包。它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甚至可以作为个人ID的代替物,它的潜力无限。 现代社会中,人的最大问题是构建个体的自我认同以及消灭孤独感。我们通过手机在各种各样的app中进行活动,这些活动都在塑造着自我。我们与外界相联系,微信微博和陌陌都让我们可以感觉慢慢人海中不仅仅只有自己一个人。虽然他只要抬头就可以看到现实的人。但是我们不满足于此,或者说是不屑于此。可能我们知道孤独感是没法最终得到解决的,但是手机给了我们无穷可能性,我们行走在这种可能性之中,而难以到达彼岸。 至于市场营销,工业设计等是另外层面了。比如,苹果手机在一些地方是身份的象征,是炫耀性消费。这种炫耀也是我们的基本特点。
■网友的回复
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
■网友的回复
现在的手机更像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无所不能,给了人们太多的安全感
■网友的回复
没有人可以聊天想聊天的人在玩手机没有自主的思考看别人思考的结果为了听懂别人的段子duang什么的\\(^o^)/~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