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看时间的?虽没能发明钟表,但漏刻和燃香同样实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 , 古代人是怎么看时间的呢?在当代 , 我们常常强调时间观念 , 这是因为我们有手表、挂钟、手机等可以用来随时看时间设备 。那么在古代 , 没有手表等物 , 古人是靠什么来看时间的呢?
|古人是如何看时间的?虽没能发明钟表,但漏刻和燃香同样实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钟鼓楼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钟楼”和“鼓楼”这两个名词 , 不少城市里都有钟楼和鼓楼 , 比如北京、西安等 。这些钟鼓楼的样式基本都差不多 , 都是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 , 坐落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 , 楼体为木质结构 。
其实 , 这些钟鼓楼就是古代的报时装置 。汉朝时期 , 我国就已经有了钟鼓楼报时的制度 , 只不过当时的钟鼓楼只设在皇宫里 , 为皇室服务 。到了唐朝时期 , 首都长安也有钟鼓楼 , 而且更加讲究 , 早上报时的时候是敲钟 , 晚上报时的时候是敲鼓 , 这便是成语“晨钟暮鼓”的由来 。
我们都知道 , 古代有宵禁制度 , 一到晚上就不允许人们再出门逛街了 , 这一制度在北宋时期才被取消 。而在北宋之前的唐朝 , 宵禁制度可是一直被严格执行的 。而为了让人们都知道时间 , 唐朝在长安的主要街道上都设立了街鼓 , 街鼓跟随着钟鼓楼报时 , 以便全城都能知道宵禁的开始 。
|古人是如何看时间的?虽没能发明钟表,但漏刻和燃香同样实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如果在唐朝 , 如果有人违背宵禁制度怎么办?答案是会被处以杖刑 , 而且唐朝还有因为喝醉酒犯夜禁而被杖杀的例子 。
到了宋朝以后 , 城市的生活空前繁荣 , 北宋皇帝顺应民心 , 取消了宵禁制度 。而人们夜晚出来逛街 , 也得知道时间 , 夜晚报时的一般是寺院的僧人 , 他们拿着铁牌子或木鱼沿街报时 。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 , 每更一报时 , 所以报时又叫“打更” 。
值得一提的是 , 宋朝以及宋朝以前的朝代 , 只在都城建立鼓楼 。而到了元明清三朝 , 不光都城设立钟鼓楼 , 其他大城市也有钟鼓楼 。比如如今西安的鼓楼 , 许多人可能以为与唐朝有关 , 但实际上 , 西安的鼓楼修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 。日晷和漏刻
知道了钟鼓楼的用途 , 大家可能会好奇了 , 钟鼓楼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确定时间的呢?首先是日晷 , 日晷就是利用太阳来测时 ,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 古人就已经发明出了“日晷” , 日晷利用太阳照出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测算时间 。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 , 一个时辰是两小时 。日晷最小的刻度合今天15分钟 , 所以古人管15分钟叫一刻或一刻钟 。因此在古代 , 十二时辰就是一昼夜 , 每个时辰八刻钟 。
细心的朋友可能又发现了 , 既然日晷是利用太阳来测时的 , 那么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 不就不能用了吗?比如说阴天和雨天 。
|古人是如何看时间的?虽没能发明钟表,但漏刻和燃香同样实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是的 , 确实是这样 。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不受天气影响的计时器——漏刻 。漏刻是往铜壶里装入一定量的水 , 让它慢慢漏出 , 通过漏出水的量来确定时间 , 又叫“铜壶滴漏” 。
物理好的朋友肯定又发现了 , 这么制作的漏壶实在太过简陋 , 因为水面越高时 , 底部的压强越大 。所以就导致 , 水位高的时候滴得快 , 水位低的时候滴得慢 。于是东汉时期张衡改进了漏刻 , 将其设计成二级漏壶 , 即增加一个漏壶 , 让水的高度变小 , 流得更匀速 , 减小了时间计算的误差 。后世沿用了这种方法 , 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四级漏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