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消费市场调查:知名商圈回暖缓慢 消费者出手更为谨慎( 二 )


此外 , 采访人员留意到 , 不少餐馆在疫情之后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 他们多数在疫情期间生意冷淡之时进行重新装修和菜品升级 , 如今重新开业迎来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
位于宝安的一家区域型购物中心里的一家川菜馆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餐馆在4月份的时候进行了升级改造 , 5月份再次开业 , 餐馆的人气也逐渐攀升 。 尽管如今看起来人气跟疫情之前差不多 , 但仍未达到“满血复活”的状态 。 “人气是恢复了不少 , 但还是差点火候 。 ”上述川菜馆工作人员表示 。
相比购物中心里的餐馆 , 临街餐馆的表现则略为逊色 。 采访人员在晚饭时间走访宝安曾经最旺的坪洲、西乡片区的沿街餐馆发现 , 以往这个时间段的户内户外区域都坐满了人 , 但如今户外仍有空位 , 店员比以往更加卖力地站在路边揽客 。 “比疫情期间恢复了很多 , 但还差三分之一 , 主要还是老客户多 。 ”一家经营猪肚鸡的餐馆店员对采访人员表示 , 今年肯定完成不了去年的营业额 , 甚至还担心未来几个月疫情反弹 , “现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了 , 能活下去就好 。 ”
“现在客人出来吃饭的热情大不如以前了 , 本想着小长假是生意高峰期 , 但现在都没什么生意 。 ”罗湖东门商圈永新街一家潮汕餐厅的郑老板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在这个地方开店20年了 , 很多都是老顾客 , 平时吃饭都要提前预约和排队等位 , 但一场疫情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意 。 “每个月净支出接近10万元 , 但现在生意恢复还是很难 , 每个月都在亏损 。 ”郑老板表示 。
消费者:多数人
将更有针对性消费
尽管疫情压抑了不少人的消费欲望 , 但此前一些业界人士预测的“报复性消费”在疫情逐渐得到缓和的当下并未如期出现 。 针对疫情之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 , 采访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 调查结果显示 , 有72%受访者表示不会在疫情之后进行“补偿性消费” 。 而对于疫情之后的消费态度 , 约77%受访者表示 , 与疫情之前保持一致 , 另有约16%的受访者持纠结观望的态度 。
受疫情影响 , 不少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裁员和缩减开支 , 这无疑让一些就业者对自己职业的稳定性和收入预期感到担忧 。 “我们公司疫情期间到现在已经走了很多人 , 公司没有裁员 , 但薪酬发生了一些变化 , 以往的定期加薪计划今年可能受影响 。 ”曾先生就职于深圳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 受疫情影响 , 他对目前职业的收入感到很大的不确定性 , 因而对今后的开支也变得更加谨慎 。
在采访人员的调查中 , 像曾先生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 有近四成的消费者表示 , 经过此次疫情 , 自己的消费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 。 具体而言 , 有71%的受访者表示将减少大笔支出 , 85%的受访者表示将更有针对性的消费 。
疫情期间催热的“宅经济” , 各大商超纷纷推广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 , 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习惯无疑得到了强化 。 调查结果显示 , 89%的受访者更加认可线上购物 。 此外 , 电影院和线下教育机构在疫情中也受到很大冲击 , 但有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在线电影和在线教育上 。 约39%的受访者表示认可线上电影消费 , 还有44%的受访者表示认可在线教育的消费 。
为了重振消费 , 疫情之后深圳各区都向市民发放了消费券 。 仅罗湖区就向市民发放了3000万元消费券 , 其中包括零售消费、住宿餐饮消费、奖励消费的消费券 。 东门太阳百货一楼收银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向采访人员介绍 , 罗湖区发放消费券那段时间 , 客流回升比较明显 , 但效果并不能持续很久 , 如今人气也未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样貌 。
【深圳消费市场调查:知名商圈回暖缓慢 消费者出手更为谨慎】外出消费 , 对许多消费者而言顾虑更多的是人群聚集的问题 。 在采访人员的问卷调查中 , 有约39%的受访者认为聚集性消费的风险很大 , 另有33%的受访者认为风险一般 , 仅有11%的受访者认为风险很小 。 对于疫情后消费存在的顾虑 , 有50%的受访者担心产品或者服务质量有所下降 , 还有27%的受访者担心商家休业或者跑路 , 从而不发货不提供服务 。 但总体而言 , 大多数受访者对疫情之后消费市场的恢复有信心 , 这一比例达到8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