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资讯|长成“全球最大”,要迈过几道坎?( 二 )


公司将其当成“命根子” , “要想生存 , 我们必须比巨头更用心”
第1道坎初期和国内外龙头比没有规模优势 , 怎么办?
成都银河磁体的崛起 , 是因为抓住了行业空白?
答案是“否” 。 上世纪90年代 , 全世界粘结钕铁硼磁体行业已有日本大同电子、上海爱普生两家“豪门” , 还有韩国磁化电子、日本TDK等一批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 。
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 一名刚执教两年的高校老师、一群不谙世事的年轻人 , 怎么就能“杀”出血路、把一间小厂做成全球最大的粘结钕铁硼磁体制造商?
吴志坚给采访人员讲了“价格战”的故事:日本某知名电机企业 , 一年内先后4次压低粘结钕铁硼磁体进价 , 导致价格下降近10% , 这个数字几乎就是不少厂商的全部利润空间 , 而成都银河磁体却咬牙全盘接受 。 经此一役 , 公司的市场份额从约四成暴增至七成以上 。 “世界第一” , 就是这样在一场场战斗中打下来的 。
采访人员进一步追问:和国内外龙头比 , 公司初期并没有规模优势 , 怎么就能赢得“价格战”?
秘诀 , 藏在公司会议室里 。 采访人员一进门就看到墙上贴着2020年目标——“人均生产效率提高5%” 。 工作人员随后的介绍更让人惊讶:5%的目标已执行10年 , 且每年都超额完成 。
这对一线提出了超常要求 。 5%的目标被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 , 大到生产线自动化 , 小到一个小零件的成本控制 , 所有人都一起想办法 。 一个典型案例是:生产过程中要用到小部件“充磁夹具” , 摊到每个产品上成本是3角钱 。 公司技术和管理人员“死磕”了3年 , 成功把成本降至5厘 , 超过2角9分钱都成了利润 。
吴志坚介绍 , 在产品技术指标拉不开差距的情况下 , 公司通过不断“小步快跑”、不断提高人均生产效率 , 使产品利润空间高于同行 , “价格战”也就有了充足的底气 , “这个没啥子高科技 , 但它就是我们的核心 , 是一切改革、一切进步的源泉 。 ”
第2道坎主打领域订单以每年30%以上速度暴跌 , 怎么办?
靠一路战斗 , 2009年 , 成都银河磁体产量首次“登顶”全球 。
然而 , 巨大的风险也在逼近:此时公司营收60%以上来自光驱 , 光驱、机械硬盘、家电三大类更占到总营收的90% 。 而随着技术迭代 , 光驱、机械硬盘逐渐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 2012年后 , 公司光驱订单以每年30%以上速度骤减 。
面对巨变 , 成都银河磁体年销售额依旧保持平稳增长 , 看不到波动痕迹 。
如何做到?“天无百日晴 , 随时都有忧患意识 。 ”吴志坚说 , 公司很早就预判到光驱会“走衰” , 也看到汽车等未来增长点 , “这并不难 , 跟客户聊行业动态、时常关注业内新闻就会知道 。 ”
比起市场信息捕捉 , 更重要的是能即时做出应对 。
一个具体案例是:2008年 , 成都银河磁体开始未雨绸缪布局汽车产业 , 但要做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并不容易 。 “光书面文件就字典那么厚 。 ”吴志坚说 , 即便如此 , 公司依然集中火力坚定转型 。
还得有能力 。 成都银河磁体有业内最大的技术队伍 , 同时开展多个前沿产品研发 , 如今是国内唯一能量产热压钕铁硼的企业——这为进军汽车方向助力电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奠定基础 。
时至今日 , 公司客户构成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占据最大份额的汽车领域占约35% , 其他由电动工具、手机、无人机等弥补 , 光驱份额已可忽略不计 。
【金台资讯|长成“全球最大”,要迈过几道坎?】采访结束前 , 采访人员追问:上述举措都不是什么新招 , 为啥竞争对手就是干不过?背后还有啥秘诀?吴志坚感慨 , “专注”也是一个重点——多数巨头只把粘结钕铁硼磁体当一项小业务 , 而成都银河磁体则将其当成“命根子” , “要想生存 , 我们必须比巨头更用心 。 ”(四川日报采访人员 熊筱伟 文/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