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历史|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

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 , 康熙年老时 , 下一任皇帝之位争夺得很厉害 , 共有九个皇子卷入了皇位争夺 , 他们或者直接参与 , 或者站台助威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 。 最终 , 皇四子胤禛脱颖而出 , 成了下一任皇帝 , 就是雍正帝 。
那雍正是如何夺得皇位的呢?有些野史说雍正篡改康熙遗诏 , 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 , 这是无稽之谈 , 历史学家已经论证过了 , 这里不再多讲 。 还有人说 , 雍正能成功主要靠心狠手黑 。 雍正当皇帝后 , 手段确实狠毒 , 但在争夺皇位时 , 他表现得可不是这样 , 他也没有心狠手黑的资格 。
那雍正到底咋成功的呢?争夺皇位这个过程比较长 , 我们截取其中一个片段 , 从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前后各位争夺者的表现 , 管中窥豹 , 来观察雍正到底怎么上位的 。
大家会发现 , 雍正的上位史 , 和我们现在职场上很多人的成功史 , 有异曲同工之妙 。
怪谈历史|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
文章图片
(胤禛赢在策略的成功)
满清“立贤”的历史惯性 , 是九子夺嫡的根源
康熙当皇帝后 , 想模仿汉人政权的“嫡长子继承制” , 所以立嫡长子二阿哥胤礽为太子 , 这叫“立长” 。 按照康熙的想法 , 立了太子 , 继承权清晰 , 就可以父慈子孝 , 完成权力平滑过渡 。
康熙的想法是好的 , 但他忽视了历史的惯性 。 在他之前 , 满清政权的传统是“立贤” 。 什么叫“立贤”?就是谁有能力谁当领导 。 在这种历史惯性的影响下 , 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 , 太子想表现 , 他想告诉别人 , 自己有能力当上国之君 , 而不是仅靠身份尊贵;第二 , 诸皇子并不死心 , 他们认为自己也有资格 , 对太子之位是可以争一争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出现了“九子夺嫡” 。 当时康熙活着的儿子一共24个 , 不同程度卷入储君争夺战的九人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
不过“九子夺嫡”的说法是后人的夸张 , 其实有些人是在后面帮忙的、站台的 , 真正上阵赤膊搏杀的 , 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 , 后来还有十四阿哥胤禵 。 胤禵出来争时 , 不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前后”这个时间段内 , 所以今天不写他 。
下面 , 我们就看看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各自的表现 , 来琢磨下胤禛到底赢在哪 。
怪谈历史|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
文章图片
(康熙学习汉制 , 忽视了满清历史的惯性)
太子胤礽败于性急
我们先说太子胤礽 。 在汉人政权中 , 太子一般都老老实实在东宫一待 , 尽量不参与或者少参与政治 , 等把爹给耗死了 , 遗产一继承 , 美滋滋 。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 因为皇权是不可分割的 , “太子想要权力 , 皇帝打压太子” , 是历史上很多帝王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 。
但上面我们也说了 , 满清入关前的传统是立贤的 。 康熙“立长”后 , 他和太子胤礽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 胤礽的想法是 , 自己必须好好表现 , 拥有一定的实力 , 才能当稳这个太子 。 康熙也让太子处理一些政务 , 比如他三次亲征噶尔丹时 , 都是太子坐镇北京处理政务 。 在这种情况下 , 胤礽努力经营 , 一些大臣也向他靠拢 , 就形成了以索额图为首的势力 , 被称“太子党人” 。
胤礽不仅在朝廷上拉帮结派 , 还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 他经常派手下人向地方官勒索财物 , 不服从他的 , 就想方设法杀掉 。 胤礽有时还会发布一些政令 , 搞得地方官很焦虑 , 不知道该听皇帝的 , 还是听太子的 。 听皇帝的 , 怕太子登基后给小鞋穿;听太子的 , 怕皇帝知道后受到惩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