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柳叶刀:高危人群服用“神药”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说:电影不是济世良药 , 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 但事实上 , 阿司匹林早已被称作“神药”——它在临床上对多种病症都有着不凡表现 , 全球每年大约消耗掉1500亿片阿司匹林 。
自从1897年被合成出来后 , 阿司匹林的用处越来越多 , 从最初的解热镇痛消炎 , 到抗血栓、预防心血管疾病 。 至今 , 人们还在不断发现它的新功能 。
本文插图
研究显示 , 在有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中 , 服用阿司匹林可将结直肠癌风险减半 。
《柳叶刀》近期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 , 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潜能再添新证 。 研究显示 , 在有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中 , 服用阿司匹林可将结直肠癌风险减半 , 而且这种预防效果可维持10~20年 。
至此 , 阿司匹林“神药”地位再添“实锤” 。
新研究随访期长
文章显示:每天服用600 mg阿司匹林 , 持续两年 , 可显著降低林奇综合征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 并且这种保护作用至少能够持续20年 。
该成果来自一项名为CAPP2(预防息肉协同行动2)的国际多中心试验 , 以林奇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
林奇综合征曾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 很明显 , 这种疾病和结直肠癌风险关联密切 。 患者携带的MLH1、MSH2、MSH6、PMS2等基因突变 , 会导致DNA错配修复缺陷 。 虽然在全部结直肠癌病例中 , 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比例只有约3%~5% , 但70%~90%的林奇综合征患者会患上结直肠癌 。
“林奇综合征患者带来的数据具有统计意义 。 ”研究负责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约翰·伯恩介绍 , 在1999年~2005年间 , 研究团队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纳入了861名平均45岁的林奇综合征患者 。 【阿司匹林|柳叶刀:高危人群服用“神药”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这项研究对受试者癌症结局的随访超过10年 , 而对英语、芬兰语和威尔士语地区的随访长达20年 , 使这项成果更有价值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副主任药师石秀锦告诉《中国科学报》 。
随访期间 , 阿司匹林组有9%患上了结直肠癌 , 安慰剂组为13% 。 与安慰剂组相比 , 阿司匹林组结直肠癌风险降低35% 。 考虑到林奇综合征患者往往会在同时出现多个原发灶 , 进一步统计数据显示 , 出现结直肠癌原发灶的风险降低42% 。
研究团队认为 , 阿司匹林对癌症的预防作用需要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 同时具有强大的遗留效应 。 这项试验中 , 在患者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第五年 , 两组间的癌症发病率差异才开始变得明显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种差异的统计学效力也越来越强 。
“神药”出身柳树
作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 这种毫不起眼的白色小药片“出身”柳树 。
1758年的英国 , 疟疾肆虐 。 一位牧师在咀嚼柳树皮时发觉 , 其味道与对抗疟疾的特效药金鸡纳树皮几乎完全一样 。
尽管后来的医学研究证明 , 柳树皮中的有效物质只能起到退烧等缓解疟疾症状的作用 , 并不能真正杀死疟原虫 , 但正是这里程碑式的咀嚼 , 才有了其后提炼、分离得到的水杨酸 。 进而 , 德国医药巨头拜耳公司才有可能制成乙酰水杨酸 , 也就是人们今天熟知的阿司匹林 。
随着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 , 医学界逐渐发现 , 阿司匹林还可以治疗风湿痛 , 预防心血管疾病 , 降低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病风险 , 甚至对静脉血栓、肠癌、肺癌、乳腺癌、白内障、偏头痛、不孕症、疱疹、阿尔茨海默氏症均有防治作用 。
其中 , 阿司匹林最为常见的一种功效就是镇痛 , 尤其对慢性钝痛效果明显 。
研究人员表示 , 其镇痛机制在于 , 细胞膜破裂产生的“伤口”会释放出花生四烯酸 , 后者在一定条件催化下将转变为前列腺素 , 而前列腺素能使肌体对各种刺激产生的疼痛更敏感 。 阿司匹林通过阻止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变 , 从而干扰了疼痛的“升级” 。 这一发现对痛觉研究和镇痛药的开发具有历史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