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20个世界冠军

林丹宣布结束国家队生涯
20年 , 20个世界冠军
20年,20个世界冠军
文章图片

制图:张丹峰
“我也要跟国家队说再见了” , 7月4日 , 中国羽毛球名将林丹通过网络平台宣布退出国家队 。 当日 , 中国羽毛球队确认了这一消息 。
林丹在职业生涯中共获得20个世界冠军:两次夺得奥运会男单金牌 , 5次夺得世锦赛男单冠军 , 两次斩获世界杯男单冠军 , 还是中国队获得6届汤姆斯杯冠军和5届苏迪曼杯冠军的主力队员 。
除了辉煌的成绩 , 赛场上的林丹无论处于巅峰还是低谷 , 都永不言弃、挑战自我、顽强逐梦 , 这种拼搏精神正是他感动世界羽坛、激励年轻人的魅力所在 。
辉煌战绩
“敬礼 , 林丹” 。 这是林丹退出国家队声明中的最后落款 , 这几个字很容易将球迷的思绪拉回那些熟悉的场面:赢下最后一分 , 林丹常常习惯性地面向观众敬礼致意 。 这一次 , 他再次用这一方式向球迷告别 , 也是纪念自己的青春 。
2002年 , 进入国家队两年、还不满19岁的林丹就成为羽毛球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 , 并成长为中国队头号男单选手 。 2004年 , 在有着“小世锦赛”之称的全英公开赛上 , 林丹一路闯进决赛 , 战胜丹麦名将盖德夺得男单冠军;同年 , 他担纲主力 , 帮助中国队14年后再夺象征羽毛球男团世界最高水平的汤姆斯杯 。 年轻的林丹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冲劲让对手大为赞叹 , 2004年 , “超级丹”的称号开始叫响 。
2004年 , 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林丹意外止步首轮 。 失败的苦涩并没有让林丹一蹶不振 , 反而成为激励他前进的强劲动力 。 随后的几年 , 他越打越勇:2005年与队友重夺苏迪曼杯 , 在世界杯男单决赛中夺得个人首个世界冠军头衔 , 2006年又拿到自己的首枚世锦赛男单金牌 。
通过大赛的磨炼 , 林丹技术和心态日臻成熟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 , 在与马来西亚队名将李宗伟的交锋中 , 林丹没有再让机会错失 , 他凭借强大的压制力 , 以21∶12和21∶8的比分战胜对手 , 摘得了梦寐以求的奥运会男单金牌 。
2010年 , 林丹夺得广州亚运会男单金牌 , 成为羽毛球运动历史上首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等世界羽坛顶级赛事男单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2012年伦敦奥运会 , 他又成为首位卫冕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的运动员 。 2014年 , 林丹完成了自己的第二轮“全满贯” 。
拼搏精神
林丹在世界羽坛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辉煌的运动成绩上 , 更在于他在比赛中、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所展现出的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 林丹与李宗伟之间的竞争 , 也是世界羽坛的一段经典故事 。
2004年以来 , “林李之战”进行了40次之多 , 尽管林丹以28胜占据上风 。 “每次失利后 , 当我重新开始训练 , 林丹总在我的脑海中 。 我知道如果想要赢得重大赛事的冠军 , 就必须战胜他 。 我不能放松 。 ”李宗伟说 。
作为同样4次征战奥运赛场的老将 , 李宗伟3次打进男单决赛 , 两次负于林丹 。 获得伦敦奥运会男单银牌的李宗伟曾说 , “我要赢回来” 。 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半决赛 , 李宗伟与林丹第三十七次隔网相对 。 比赛时长达到83分钟 , 第一局有长达一分钟的59拍对抗 , 第三局林丹顽强挽救3个赛点 , 两位老将联手奉献了一场精彩对决 。
那场比赛 , 李宗伟终于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对林丹的胜利 , 但是在二人眼中 , 这场对决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胜负 。 多年来 , 林丹和李宗伟相互竞争也相互成就——他们用自己对羽毛球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 , 把这项运动的魅力向世人展现得淋漓尽致 。
难说再见
在赛场上 , 林丹奋进的脚步不曾停歇 。 2017年4月 , 在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夺冠 , 林丹收获了自己东南亚巡回赛首个男单冠军 。 2017年10月 ,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 , 林丹实现全运会男单四连冠并随北京队收获个人首个全运会男团冠军 。 2019年4月 , 林丹夺得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冠军 , 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个国际赛事冠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