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藤周作|远藤周作如何通过小说来反思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四 )


实际上 , 从丰臣秀吉时代、战国时代起 , 日本就是一个对海洋认识非常深入的国家 。 《武士》中所写的这个时代正好是个转折点 。 这个转折就是日本需要重新面对太平洋 , 而不是从濑户内海面对中国 。 但是 , 无论是濑户内海还是东中国海都比较小 , 西洋人厉害的地方就是进行长程贸易 。
到德川幕府时代 , 最重要的港口是横滨 , 但是横滨那个时候是不开放的 , 因为那要防西班牙的入侵 。 这个时候 , 日本要寻找一个面对太平洋的良港 。 而且 , 当时德川家康并没有统一日本 , 所以他要找一个离中国比较远的地方——仙台 。 对于日本来说 , 这意味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 。
《武士》的历史背景就是处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 。 接下来的德川幕府时代 , 经历了三百年的和平 , 武士就像公司里的下层职工 , 永远不可能升迁 , 因为没办法建立战功 。 所以 , 武士阶层就变得碌碌无为 。
罗岗还补充道 , 这个小说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 远藤周作把“武士”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用 。 书里只是说 , 长谷仓是个武士 , 并没有讲名字 。 其实“武士”跟“神父”是一对概念 , 代表了从日本社会中所抓取的典型 。 虽然远藤周作是一个西洋化的作家 , 但是《武士》也很深刻地镶嵌在日本关键的历史上 。 只有在这个背景下 , 读者才能读懂很多有关信仰的问题 。
远藤周作|远藤周作如何通过小说来反思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本文插图

活动现场
张生对此也表示赞同 。 《武士》的故事发生的时候 , 刚好是在西方的天主教文化侵袭到日本原有文化非常关键的时刻 。 这个问题使这本小说变得特别适合中国人阅读 , 因为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接触 , 最早的时候也是宗教和文化上产生的冲突 。 在西班牙神父看来 , 他觉得日本文化非常世俗 , 日本的宗教没有超越性 。 日本人宗教活动、宗教行为更多表现在现世报的基础上 。
同样 , 远藤周作对日本文化、对日本的信仰的理解 , 其实也非常像西方一些学者和神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 在德川幕府禁教以后 , 康熙皇帝也是在1721年开始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教 。
《武士》的取材背景是禁教 , 这和《沉默》有共同的背景 。 但相对来说 , 《沉默》的人物活动舞台更为集中在日本本土 , 场面没有《武士》这么宏大 。 张生觉得《武士》写得比《沉默》更好 , 因为它体现了大航海时代的广阔历史背景 。 在西方人通过海洋把世界连成一体以后 , 亚洲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和如何领略这个世界 , 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在《武士》里面 , 远藤周作让一个在日本小山村出身的没有见过世面的武士跟神父的船出访 。 其中 , 跨越太平洋 , 从日本到墨西哥的旅程写得非常精彩 。 张生觉得 , 在他的阅读视野里 , 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里还没有这样全球化背景的小说 。
在《武士》里 , 远藤周作
把他对宗教的理解落实在与藏身上
周思提到 , 《武士》里一直有个政治阴谋 , 在武士四人中 , 只有一个看出了这个阴谋 。 传教士其实是完全的阴谋家 , 是一个功利的理想主义者 。 他自己有一个教派 , 这个教派当时不是在日本主导的传教士的教派 。 他希望通过这次出使当上主教 , 实现自己的野心 。
这个传教士是主动进入这个国家大变局的一个人 , 但武士不是 。 从他们开始这个任务后 , 很快 , 日本已经完全禁止天主教了 , 这个任务本身就没有意义了 。 当这个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变成徒劳 , 那这个旅程的意义是什么呢?经历这样长的旅程是什么呢?命运又将立足在哪里?所以当他们发现自我的时候 , 他不禁跟他的随从感慨:谷户就是世界 , 这个世界也是谷户 。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悲哀地活着 , 都无法去承担自己的命运 。
在小说里 , 武士为了完成任务受洗 , 但其实他们不信教 。 在积极传教的传教士和这个武士之间 , 好像在谁更接近神的这个问题上高下立见 。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 在这趟旅程中 , 神留下了“爱的痕迹” 。 谁更明白这种爱 , 谁更明白这种忠实 。 周思觉得 , 武士的随从与藏 , 被远藤周作认为是接近神性的一个人物 。 他永远可以像一条狗一样忠诚地跟随着他的主人 , 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会抛弃他 。 “抛弃”对远藤周作来说 , 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 , 也是对一个人进行评定时最重要的词 。


推荐阅读